台积电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六成 乐见H20将对华恢复供应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阮润生2025-07-17 19:09

受益于AI强劲拉动,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继续保持增长,公司营收为新台币9337.9亿元,收入同比增长38.6%,净利润为新台币3982.7亿元,同比增长60.7%。公司高管在7月17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AI半导体市场需求很强劲,预计2025年收入增速达到同比接近30%的增长,人形机器人还在早期阶段;另外,英伟达H20恢复对华供应将形成利好。

高性能计算占比提升

从业务平台来看,HPC(高性能计算)环比增长14%,在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到60%;智能手机环比增长7%,占比27%;其次是IoT和汽车,DCE(数字消费电子)增速最快,环比达到30%,占比1%;分制程看,第二季度台积电先进制程占晶圆收入比例达到74%。

台积电第二季度收入超此前指引,台积电高管表示,主要是强劲HPC AI需求,并预计第三季度驱动力主要来自先进制程。据介绍,人工智能半导体市场需求很强劲。随着Token的数量增长,AI模型的使用,将产生更多的计算需求以及更多的芯片需求,另外,主权AI的需求也很强劲,预计2025年收入增速达到接近30%的年增长率(美元计价)。

日前,AI算力巨头英伟达宣布对华特供版H20算力芯片恢复供应,并将面向中国市场上新完全兼容的GPU产品;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最新接受采访表示,重启H20供应链尚需要时间。目前客户订单还存在不确定因素;公司正在全力准备,以尽快满足需求。

对于H20恢复对华销售,台积电公司高管表示,目前没有看到更多信号,但确实是很好的事情。这是很积极的消息,对公司也是很好的事情。但现在还不是上调指引的合适时间,可能需要到下季度。

相比而言,端侧AI增长温和。台积电公司高管预计,客户完成新的设计和新的产品可能还需要一至两年,目前看端侧出货量的增长温和,但裸片尺寸(die size)会增长5%至10%,预计需要6至12个月看到大幅增长。

此前有市场预估,受关税政策波动影响,客户将提前备货。公司高管表示,目前没有看到客户行为的改变。据了解,潜在的关税政策风险会存在,尤其是消费电子和其他价格敏感市场会有影响。目前的“国补”政策对市场有一定的短期促进作用,预计未来非AI还是温和复苏。

虽然当前人形机器人概念火热,但是公司高管认为,今年或者明年谈其业绩贡献还为时尚早,预计机器人会在医疗行业率先使用。另一方面,机器人需要很多的传感器,有客户反馈机器人的机会可能是EV(电动汽车)的十倍。

先进制程加速量产

作为台积电下一代主力制程,N2采用先进纳米片技术,相比前代实现10%至15%的速度提升,或22%至30%的能效提升,目前流片数量已超过同期N3、N5,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第二代GAA(全环绕栅极)制程A14性能再升级,相比N2实现10%至15%速度提升,或20%至30%能效提升,预计2028年可能提前量产;A16相比N2有8%至10%速度提升,或者15%至20%能效提升。A16被认为是最适合HPC的制程,预计2026年下半年量产。

公司高管表示,最近主要受到很多AI数据中心建设需求影响,预计N3、N5需求和未来N2的需求强劲,CoWos的需求也很强,公司将会减少供需差距。

最新业绩显示,台积电第二季度毛利率略微下滑,从一季度58.8%降至58.6%;预计第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在55.5%至57.5%之间。对于毛利率变动,台积电高管归因于汇率变化与海外工厂扩产,部分影响可以通过成本控制和更好的稼动率抵消。

据介绍,台积电收入以美元计价,报表以新台币计价,且75%的成本是新台币。这一货币结构使得汇率波动影响盈利;二季度由于新台币对美元升值,导致毛利率承受约180基点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台积电在极推进海外扩产计划,包括美国亚利桑那州和日本熊本等地的工厂建设与产能爬坡,预计未来五年海外工厂每年都会造成2%至3%的毛利率下滑,后期会造成3%至4%下滑。台积电会通过扩产、改善成本结构以及与客户合作来抵消影响。

从分工来看,台积电在美国主要拓展先进制程,日本拓展特色工艺,德国工厂面向车用领域,整体扩产节奏依据客户需求调整,加速扩产是客户需求导致的。

今年3月,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宣布,未来4年台积电有意增加1000亿美元投资于美国先进制造,加上此前正在进行的650亿美元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先进半导体制造投资项目,台积电在美国的总投资金额预计将达到1650亿美元。

据台积电高管最新介绍,美国扩产项目总共包括六个先进制程的工厂,两个先进封装工厂,一个研发中心。其中,第一个工厂已经在去年第四季度大规模出货,主要做N4,良率可以达到台厂良率;第二个工厂将使用N3制程,现在已经建成;第三个工厂预计采用N2和A16,已经开始建设;第四和第五个工厂将采用更先进的制程。

责任编辑: 吴志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