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 肖小和 水松
2024年底,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到26万亿元之多,其中仅汽车行业应收账款就达2.65万亿元,较2023年2.33万元,增长13.7%。我们认为发展商业信用,即发展商业汇票尤其是商业承兑汇票、供应链票据、应收账款票据化解决应收账款过高的问题,应该是不失为有效途径之一。
以下对信用、票据以及票据与信用之间的关系开展进一步讨论。
一、什么是信用
(一)信用的定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具体体现为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借贷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信用是社会关系的契约化,反映个体或机构的诚信水平。
信用的本质是基于信任的借贷关系。
(二)信用的分类
按信用主体划分,信用分为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且国家信用高于银行信用,银行信用高于商业信用。
(三)信用的作用
1.优化资源配置
银行可通过信用工具集中社会的闲散或投资资金,投放至资金需求方,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2.促进经济增长
企业通过信用获取银行融资,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动产业升级;个人通过信用及融资购置固定资产,有利于促进消费,拉动内需。
3.维护市场秩序
央行通过建设征信系统,揭示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避免出现信用信息不对称现象,保障了诚实守信的市场主体,维护了金融市场秩序。
二、票据与信用的关系
(一)票据是基于信用的金融产品。
票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程,其诞生于2000余年前的周朝,基于当时朴素的信用环境而产生,随着信用环境的不断改善,票据作为信用的载体其功能不断完善,如唐朝的飞钱,宋朝的交子、会子,明朝的会票等,清朝钱庄发行的庄票,已经具备汇兑、密押等功能,可看作商业承兑汇票的雏形。
当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汇票分为银行承兑汇票(以下简称“银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以下简称“商票”),银票基于银行信用,商票基于商业信用。
(二)票据促进了信用环境的发展。
1.票据的流通性强。当前,票据介质已基本由纸质介质转换为电子介质,交易及结算效率高;票据具备可拆分的特性,能更好满足商品交易的各类场景;票据可以方便介入各类供应链、产业链之中,帮助链内企业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及物流的统一,提升链内企业销售回款效率,并提升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票据流通性强的特点有力推动信用的发展,尤其是推动了商业信用环境的发展。
2.票据具备基础设施。2016年12月,央行成立了上海票据交易所,是票据全生命周期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设立,进一步提升了票据市场效率与流通性,增强了票据市场的稳定性与公允性,促进了票据市场创新与开放。公允的第三方基础设施为信用环境发展奠定了基础。
3.票据具备信息披露机制。根据央行的要求,票据市场推出了信息披露机制,披露的票据范围囊括银票和商票,披露主体包括单张商业汇票及票据承兑主体。票据信息披露机制的推出有效保护了善意持票人的合法权益,增加了票据市场的透明度,有助于维护票据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为信用环境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商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商票基于商业信用,由于商业信用弱于银行信用,因此商票市场规模、市场主体、流动性相对银票而言较小、较差,但我们认为商票是票据市场的未来。
一是票据信息披露机制为商票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近年来 “地产票”等商票信用风险事件对票据市场的影响较大。此后,上海票据交易所推出了票据信息披露机制,市场参与者可以查询商票承兑人的信用状况,大幅提升了市场透明度;信息披露相关惩戒机制,可以有效抑制企业恶意逃废债务、恶意违约等问题,有力维护市场参与者利益。
二是商票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工具。对中小企业而言,商票是成本最低的融资工具,而且商票与供应链结合度高,中小企业可以借助供应链开展商票支付与融资,规避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担保品少、授信偏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是商票具备较为完善的市场基础设施。自带基础设施的金融产品并不多见,商票是其中之一。上海票据交易所是商票基础设施,成立已经快8年了,负责全市场商票签发、贴现、背书、质押、转贴现、再贴现等全生命周期基础制度与基础系统,全面保障商票市场有序运行。
四是商票可以进一步推动商业信用环境发展。经济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国家信用和银行信用,更需要商业信用的支持。目前我国商业信用领域仍存在企业违约、信用信息共享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商业信用环境尚处于建设中,商票是商业信用的代表性产品,信息披露机制相对完备,推动商票发展可以带动整体商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商业信用管理的规范化,推动商业信用环境进一步净化与发展。
综上,我们认为汽车行业大力推动商票发展,作为支付与融资工具是可以缓解应收账款过高的问题。
三、如何推动商票市场发展,缓解汽车行业应收账款过高的问题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
工信部门需强化汽车行业顶层设计,加强技术创新,协调供应链发展,并防止行业内部过度竞争。票据主管部门需根据中央对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规划商票顶层设计,明确商票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及发展目标,平衡业务创新与风险管控的关系;强化与行业主管部门协调,科学配置业务资源,引导市场基础设施、商业银行、企业等市场参与者共同推动商票发展,更好发挥商票对实体经济的作用。
(二)要加强对商票的宣传与引导。
票据是金融市场中相对小众的领域,商票具有可拆分、流通性强、防伪等独特优势,且配备了独立的基础设施及信息披露机制,这些重要信息都需要金融机构向汽车行业用票企业宣传和推广,改变部分汽车企业对商票的固有观念,使用商票改善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优化供应链内的融资与支付,更好缓解汽车行业应收账款过高问题。
(三)要完善商票信息披露。
一是优化系统功能,更便利参与者查询相关商票信息及承兑人信用信息;二是强化数据对接,票据信用信息是企业信用信息的组成部分,建议考虑强化票据信息披露与相关征信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参与者通过票据信息披露系统可查询企业全方位的信用信息,更好保障市场参与者权益,也为汽车产业链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四)要持续推进商票数字化进程。
数字化是票据发展的方向,可以有效缓解汽车行业应收账款高企问题。推动商票数字化进程,一是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数字技术,突破商票服务边界,更好覆盖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升普惠金融的质效;二是要通过数字技术提升商票风险治理能力,强化商票风险监测及预警功能,管控异常交易行为,增强商票管控的精准性与有效性,消除汽车产业链用票的后顾之忧;三是要借助数字技术推动商票创新产品落地,更好推广供应链票据等创新型票据产品,更好满足汽车企业融资与支付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五)要加快推动票据创新产品的发展。
金融机构需加强与汽车行业沟通,围绕应收账款过高问题充分了解汽车企业、汽车供应链在融资、支付方面的痛点、难点,并充分利用票据基础设施功能作用,加快推进票据创新,一是推动供应链票据发展,更好契合供应链上下游融资需求,实现供应链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的统一,提升供应链整体规模效应;二是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发展,盘活企业应收账款,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状况,为企业融资提供更便捷、更低成本的途径和更广阔的空间,充分释放商业信用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