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制作之乡的竞争力密码
来源:工人日报作者:叶小钟 通讯员沈海燕2025-07-15 08:55
(原标题:上漖村六代人接力打造传统龙舟,目前已占据广东九成市场,船厂订单排到2027年 龙舟制作之乡的竞争力密码)

阅读提示

上漖村的传统龙舟制作企业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但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当地政府希望通过“技艺传承—人才培育—产业升级”的闭环,为保持企业市场竞争力而助力。

 

龙舟比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活动,在华南地区著名的龙舟制作之乡——广州市番禺区上漖村,八个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工厂,占据了广东传统龙舟制作的九成市场。不久前,记者来到上漖村,探访该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密码。

六代人150年打造龙舟精品

上漖村龙舟基地有八家各具特色的龙船厂,厂区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专注于手工龙舟的制作与维修,是珠三角地区龙舟制作的行业龙头。2018年5月,上漖龙舟制作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据了解,龙船世家龙船厂是上漖村一家著名的龙舟制造企业。该厂四间厂房共占地约2000平方米,现有造船师傅14人。船厂负责人为黄剑挺,是上漖龙舟技艺第五代传人,他和第六代传人黄润佳、黄立柱延续代代传习的传统龙舟制作技艺。

记者走进龙船世家龙船厂,看见生产车间里摆放着三条正在制作中的龙舟。黄剑挺介绍说,150年前,他的家族开始制造龙舟,他是在2009年35岁时加入这个行当的,“制作龙舟门槛比较高,一般需要10年才能出师。因为我的家族代代传习,我用了8年就出师了”。

据了解,上漖村出品的传统龙舟,虽然与很多龙舟企业的用料一样,也是坤甸木、柚木、杉木等,但速度奇快,且还有一项核心技术——掌口。

黄剑挺说,掌口是指各部分木料拼接处的接口形式,属于榫卯工艺的一种。传统龙舟长达40米,需要三段木拼接,还有许多板材的驳口。端午龙舟表演最好看的其实是游龙时的“摁龙船”,就是龙舟上的“扒仔”们按照统一节奏,身体上下用力使龙船在上下晃动中前进。“接驳技术不好的船是不能摁的,容易散架。上漖村制作的坤甸木传统龙舟大家尽管摁!”他颇为自豪地说。

有赛龙舟传统的村,纷纷向上漖村发来订单。目前,广州有传统龙舟超过1000条,都出自上漖村。珠三角的佛山、中山、江门、阳江等城市,以及香港、澳门、湖南、江西等较远的地方,也向上漖村订购传统龙舟。

今年端午,全国多地再掀龙舟热潮,广东龙舟制作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生产期。上漖村党委书记汤杏梅说,村里八家龙船厂今年已经下水45条新龙船,交付数量比同期增长了20%,几家大船厂订单已经排到了2027年。

据了解,龙舟制造分传统龙舟和标准龙舟,上漖村专门制作传统龙舟,拥有90%的传统龙舟市场占有率。标准龙舟的市场,则主要是东莞和顺德企业居多。

游龙探亲等活动拉动龙舟消费

珠三角水系网络四通八达,龙舟可驶向众多村庄,广州的龙舟传承了很多优良的传统。例如,游龙探亲已经成为当下广州年轻人非常喜欢的活动。

广州天河猎德村大约有5000名村民,今年春节,大家选择不开车,而是划着龙舟到其他乡村游玩交友,该村组织游龙探亲,出动了近20条龙舟,村民报名踊跃,一次就超过千人。

游龙探亲等活动,拉动了传统龙舟的消费热潮。黄剑挺说,他的太祖爷爷一年能做两条龙舟,现在船厂一年能做20条,一年到头都有订单。一些地方的订单,因为太远难以运送,就拒绝了。

据介绍,比赛用的龙舟仅能容纳80人参与,村民参与度不高,而春节期间从大年初一到初五的游龙探亲和平时的“招景”活动,增加了龙舟制作订单,特别是近年来,这种传统民俗受到年轻人欢迎,打开了一扇新的消费大门。

今年春节,广州天河猎德村的游龙探亲等活动,拉动消费近千万元,上漖村也超过了百万元。

“匠人匠心匠品”为龙舟发展助力

上漖村的龙舟产业虽然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但也面临后续人才不足的问题。年初,村里一则新闻曾引发关注:3000元一个月招聘保安,年轻人排队报名,而龙船世家龙船厂1万元一个月招聘工人,却鲜有人应聘。

据了解,龙船世家龙船厂目前仅有一名26岁的年轻职工,其他职工都超过40岁,年纪最大的师傅已经70岁了。

对此,黄剑挺十分担忧,“天气热的时候,衣服很快就湿透了,制作龙舟一天要换好几套衣服。现在村里有些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

龙船世家龙船厂的现状,引起了政府部门和工会组织的注意。当地也出台一系列举措缓解企业的用人难题。

番禺区总工会联合人社部门等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开展系列招聘活动,设置龙舟制造业企业专区,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面对面沟通的平台。同时,借助区总工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企业招聘信息,今年以来已开展两期直播带岗活动,为求职者展示企业工作环境、生产流程等。

番禺区总工会出台《番禺工匠培育工程实施办法》《番禺区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命名管理办法》,以“匠人 匠心 匠品” 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包括龙船世家龙船厂等在内的全区10家企业授牌“名工名匠传承创新工作室”。在授牌仪式上,区领导们为10家“名工名匠传承创新工作室”授牌,旨在进一步掀起尊重技艺、鼓励创新的热潮。

据番禺区总工会介绍,番禺区希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匠人引导,匠心传承,以匠品为核心,串联起文化、旅游、农业等多领域发展,不仅扮靓和美乡村的“面子”,更做实乡村振兴的“里子”。番禺工会举办“匠人匠心匠品”传承创新系列活动,既是文化传承的守护行动,也是产业变革的创新举措,希望通过“技艺传承—人才培育—产业升级”的闭环,为上漖村传统龙舟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而助力。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