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能源署《2025年世界能源投资》(下称《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全面介绍了2024年全球能源投资新情况,为追踪能源领域的资本流动提供了全球基准,并探讨了如何评估燃料和电力供应、关键矿物质、能源效率、能源技术研发和能源融资等领域的风险与机遇。
报告显示,尽管全球面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和经济前景不确定等不利因素,导致部分投资者对新能源项目持观望态度,但现有项目支出并未受到明显影响。2025年,全球能源领域投资预计增至3.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其中,约2.2万亿美元将集中投向可再生能源、核能、电网和电气化等领域,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传统能源领域的投资将达到约1.1万亿美元。
在7月9日举办的《2025年世界能源投资》发布会上,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国际金融组织二处一级调研员徐利表示,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对推动全球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更是如此。在全球范围内保障能源供应链的稳定,需要发展自由贸易打通瓶颈。
国际能源署首席能源经济学家蒂姆•古尔德(TimGOULD)同样认为,在经济前景和贸易存在诸多不确定的情况下,能源投资亟须畅通沟通渠道,全球对话的重要性非常突出。
在他看来,目前全球的能源投资在行业分布、技术品种、国别分布方面均有失衡。
《报告》显示,在非洲大多数地区,货币贬值与利率高企正加剧能源融资压力。2025年,非洲能源投资预计较2015年萎缩三分之一,清洁能源投资占比仅为2%。
基于此,国际能源署也呼吁调动更多国际资金投资发展中经济体的清洁能源项目。
我国则在提供清洁能源产品方面扮演着领导角色,特别是在电动车、光伏、太阳能产品和绿色技术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能源基金会国际合作执行主任张慧勇表示,我国既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也是最大的清洁技术投资国,目前我国在持续扩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在应对各种复杂性问题方面经验丰富。
国际能源署能源投资分析师也观察到了我国在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方面的突出作用。
《报告》显示,从2015年到2025年,在全球能源投资领域,中国投资已经占到四分之一以上。
谈及能源投资趋势的进一步转变,多位专家认为,电气化时代正在重塑能源投资的结构和发展趋势。
《报告》显示,受工业制冷、电动出行、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电力需求激增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投资格局正因“电力主导时代”的到来而重塑。预计2025年全球电力领域投资将达1.5万亿美元,低碳发电领域更是吸引大量能源投资。
国际能源署能源投资部主任塞西莉亚(CeciliaTam)表示,国际能源署一直密切关注全球能源投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投资激增,大量投资聚焦在太阳能、光伏、风能方面。
“中国是非常成功的范例,电动汽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大巴等在中国都有非常高的普及度,这些经验都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对中国设备制造商来说也商机无限。”塞西莉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