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游旺季来临,群众出游热情高涨。外出游玩的同时,也需擦亮双眼避开陷阱,让旅途更舒心。
7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下称“文旅部”)举办2025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旅游市场强迫购物整治工作有关情况。
针对旅游市场强迫购物乱象,文化和旅游部打出整治组合拳。与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并发布《旅游避“坑”指南》和《旅游安全实务手册》,多措并举保障游客“安心游”。同日,文旅部发布第一批旅游市场严重失信主体典型失信行为。
强迫购物专项治理行动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整治强迫购物 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决定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工作,对旅游市场中存在的强迫购物问题开展全链条治理。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余昌国在发布会上明确,文旅部将保持“零容忍”态度,聚焦旅游购物活动集中的重点区域,紧盯旅行社、旅游购物店等重点环节,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坚持露头就打,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同日,文旅部发布第一批旅游市场严重失信主体典型失信行为,共计12家旅行社、3名导游因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游客权益、造成不良影响等原因被公开点名。
余昌国介绍,截至6月30日,全国共认定文化和旅游市场严重失信主体667个、轻微失信主体98个,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文旅市场通APP依法及时进行了公示,并与信用中国网站、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信息共享。
文旅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副局长刘楠表示,还将陆续发布典型案例。宣传报道旅游市场重大案件,揭露“套路”,识破“花招”,引导旅游行业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自觉规范经营活动,自查自纠不当经营行为,严防触碰法律底线。
官方《旅游避“坑”指南》出炉
除了监管层面的重拳整治,针对游客关心的实际出行防护问题,余昌国表示,为了更好保障游客安心出行、安全出行,文化和旅游部专门制作了《旅游避“坑”指南》和《旅游安全实务手册》,从“避坑”和“避险”两个角度进行提示提醒。
在“避坑”方面,文旅部提醒游客重点防范六类“套路”。一是虚假宣传,通过网络平台夸大其词诱导私下交易;二是无资质经营,以“搭子”“向导”等名义违规开展团队游;三是合同不规范,不签书面合同或关键条款约定不明;四是低价揽客,借“补贴”“尾单”等名义以低于成本价吸引游客后强制消费;五是暗藏非法金融风险,以免费或低价游诱导购买理财等产品;六是诱导冲动消费,推荐高价“套票”“通票”或为购物店引流。
在“避险”方面,余昌国表示,希望通过《旅游安全实务手册》帮助广大游客对常见的安全风险有所了解,面对突发事件时能从容应对。一是针对汛期特点,明确洪水、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特征、防范及应急处置办法;二是结合暑期客流密集情况,提供道路及水运、轨道交通事故,拥挤踩踏、火灾等事故灾害的预防与应对方式;三是依据新型业态发展实际,厘清山地、高原、沙漠旅游及涉水、高空旅游、自驾游等特殊项目的安全防护要求;四是总结社会治安事件中的自救技能,以提升游客自我保护能力。
持续推进景区管理提质行动
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表示,正持续推进景区管理提质行动,通过动态管理景区质量等级、实施强基焕新行动等举措,全面提升景区服务品质与安全保障能力。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魏立忠在会上表示,2024年全国已有229家A级景区被降级或取消等级,其中,77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降级或取消质量等级,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降低质量等级,此外,还对4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作出通报批评处理并限期整改。
今年结合新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国家标准,进一步聚焦服务质量与游客体验,同时对70家暑期热门景区实施提级指导,强化预约管理与客流疏导,推动非遗进景区、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让景区既守牢安全底线,又焕发文化活力。
校对:陶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