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通扩容!4类非银机构纳入,中国债市优势显现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杨庆婉2025-07-09 07:44

债券通互联互通机制优化扩容,中国债市对外开放力度加大。

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江会芬在“债券通周年论坛”上宣布了几项债券通扩容的措施,包括将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加入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4类非银机构,优化离岸回购机制并扩宽多币种,扩充互换通报价商队伍,以及境外投资者的免税安排等。

据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透露,中国债市规模全球第二,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相匹配,但国际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的占比仅有3%,相信未来外资增配中国债市还有很大空间。

债券通优化扩容

近日,债券通迎来“北向通”正式启动八周年节点,市场参与者翘首以盼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优化扩容。

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江会芬在“债券通周年论坛”上宣布了几项债券通扩容的措施:

一是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近期将扩大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4类非银机构,支持更多境内投资者走出去投资离岸债券市场。此前参与债券通“南向通”的内地投资机构主要是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的4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

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了“南向通”的一系列优化措施,包括支持境内投资者更便利购买多币种债券、延长结算时间、增加托管行等,目前均已落地。

二是优化债券通项下的离岸回购业务机制,允许回购期间债券再质押,便于境外投资者开展流动性管理。江会芬表示,将拓宽离岸回购应用场景,可交易币种由人民币拓宽至美元、欧元、港元等多币种,支持香港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系统)参照债券回购的国际通行做法,取消对回购质押券的冻结,进一步盘活质押券,支持香港CMU系统简化债券账户开立等业务流程,提升操作便利度,后续还将择机推出跨境债券回购业务。

三是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进一步满足投资者的利率风险管理需求。在丰富产品期限和类型的基础上,今年将建立报价商动态管理机制,扩大互换通报价商队伍,并调整互换通每日交易净限额。

江会芬同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积极研究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其他措施。一是深化拓展境内外金融市场联通合作,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全球高质量流动性资产。二是提升跨境投融资的便利化水平,推动建立面向境外投资者的一站式开户平台,与财税部门共同推动明确面向境外投资者的后续免税安排。三是丰富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产品体系,提升市场流动性,推动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投资需求将大幅增加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在论坛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宣布的债券通扩容系列举措,将为债券通注入新动能,并将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获取人民币流动性支持,提升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竞争力。

工银亚洲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詹伟基透露,日常开展业务时,经常烦恼的是抵押品的利用效率,资金成本会比较高,取消对回购抵押券的冻结,允许回购期间债券再抵押可以更好地盘活流动性。

近年来,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增长较快。2024年全年,在香港发行的离岸人民币债券总额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7%。此次债券通“南向通”境内投资者增加了4类非银机构,加上近期新发放了一批QDII额度,预计债券投资需求短期会大幅增加。

为此,香港监管机构似乎早有准备,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就提到要增加一级市场固收产品的发行,以及丰富人民币产品的供给。

梁凤仪表示,香港证监会正朝着三个策略性方向推进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的发展。

一方面是增加离岸人民币债券的供给,首先是国家财政部加大了在港不同期限的国债发行规模,还有特区政府会继续发行不同期限的人民币债券,同时还有更多的机构和企业来港发行“点心债”,包括主权机构、国际组织、内地政府机构和企业。

另一方面是提升债券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支持金融机构继续开发更具吸引力、更多元的衍生产品,包括利率、外汇和信贷衍生类的产品等,以丰富香港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箱。

再者就是研究建立、优化配套的离岸人民币产品相关基础设施,包括前台、中后台的配套系统,进一步提升香港金融系统的稳健性,为投资者及金融机构提供一个高效、透明的离岸人民币资产交易及融资平台。

此外,她也表示会注重增强金融市场基建之间的连接,此前港交所与Omniclear(迅清结算)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未来将在多个领域进行探索,包括扩大使用国债作为港交所不同产品的合资格抵押品等。

外资持有中国债市规模仅3%

过去8年,债券通日均成交规模已经大幅增长,投资者参与度也很高,但国际投资者持有的规模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债券通有限公司发布的运行报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债券通“北向通”累计成交9156亿元,日均成交482亿元。与开通首月的日均成交15亿元相比,增长超31倍。通过债券通“北向通”入市投资者达835家。

陈翊庭透露,中国债市规模全球第二,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相匹配,但国际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的占比仅有3%,随着全球美元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推动,未来外资增配中国债市还有很大空间。

詹伟基表示,目前存款利率下行,市场资金很多,但不知道配置什么样的资产,希望点心债等债券的发行主体继续扩大,增加债券品种和数量,未来国际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市的比例就不仅3%了,希望可以翻番。

中信银行(国际)执行董事总经理、金融市场部总监李超表示,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跟在岸市场一样,特色是低波动和低相关,离岸人民币债券表现出了极高的稳定性,与全球债券市场波动是低相关性,可以很好地用于分散风险,作为美债之外的另一种投资选择。

不过他预计,接下来债券利率会进一步下行,由于离岸债券的发行方面短期增长比不上新增市场资金的规模,人民币债券供给端增加幅度有限,但投资者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资金洪涌而至可能会推高人民币债券收益率。

排版:汪云鹏

校对:杨舒欣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