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观察」减产保价效果显著的行业特点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池北源2025-07-08 18:18

面对竞相压价导致的行业内卷,国内不少行业都提出减产措施,减产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不过,记者此前观察到两个行业自发减产保价较为成功的案例,可资借鉴。

三氯蔗糖产业近些年快速发展,产品主要供出口,每年都有不小销量增幅,但是价格波动剧烈:2019年每吨25.83万元,2020年每吨23.4万元,2022年因环保政策限制和运费上涨等因素达到每吨38.63万元。到2024年,由于产能扩张和需求下滑价格大幅回落至每吨14.16万元。当年8月,国内三氯蔗糖厂家报价已降至10万元/吨,较2023年同期下降33.33%;同时其行业平均毛利为-1.6万元/吨,毛利率为-16%。

去年8月28日,金禾实业、康宝生化、科宏生物和新琪安这4家主要三氯蔗糖厂家一起发布调价函,将三氯蔗糖价格从10万元/吨上调至15万元/吨,并在一个月内将价格推高至20万元/吨。

该行业联合减产为企业自发行为,减产效果明显,也经受住了时间考验。近期,三氯蔗糖主流报价为19万元—20万元/吨‌。

三氯蔗糖去年8月遭遇的情形为行业全面亏损,如今不少行业面临该窘境。三氯蔗糖减产保价能够成功,有一定特殊性,核心原因是行业玩家比较少,主要厂家基本垄断了行业产能。其中一家的产能占比比较突出,能形成带动作用,联合减产的主观愿望比较强烈,联合减产也比较容易执行下去。

最近,华润化学、万凯新材、三房巷和逸盛石化都在缩减20%的PET瓶片产能,涉及产能合计约336万吨。企业面临库存压力,行业联合减少生产以消化库存。上半年出现的亏损让行业组织起来。截至去年年底,上述4家公司产能约为1549万吨,集中度达80%以上。

去年该行业主要企业就组织过限产保价,行业环境再度恶化之下,如今是再次联手应对。

面对产业亏损的窘境,政府曾组织过很多次减产保价,如煤炭、钢铁行业屡次出现,经常需要动用行政手段压减。但很多企业阳奉阴违,减产执行并不彻底,或者报上去的数字减产,但从上下游销量推算并未减产。这主要是企业之间并不齐心,都想趁别家减产而自家渔利,地方保护成为支撑因素。

行业集中、行业内企业齐心协力是减产能成功的主要因素。如果行业不够集中,即使头部企业组织起来减产,其他企业不减产,效果也不会好,还会使得头部企业将市场拱手相让。

水泥行业集中度并不算高,但因为运输距离造成的地域性,限产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比较直接,控产保价比较成功,该行业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错峰生产。减产是否能成功,关键还要看企业是否能享受到减产成果。

上述甜味剂和PET瓶片行业减产效果明显,跟行业仍处于上升期也有关系,不断提升的需求让减产的效果很显现。但也有隐患难解,目前两个行业一边限产,一边还在扩大产能,不安定的因素依然在搅扰。对于增速不佳的行业,化解产能的难度更大。

责任编辑: 叶玲珍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