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企业风险防控三道防线》
作者:尹维劼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5年6月6日,中国证监会河北证监局一纸《行政处罚决定书【2025】1号》,对东旭集团及实际控制人李兆廷等相关当事人合计罚款超12.4亿元,对东旭光电及相关当事人合计罚款超4.2亿元,共计16.6亿元,是创纪录的天价罚单。李兆廷等人还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已退市的东旭光电与东旭蓝天的股民早已是欲哭无泪,现在的股民也非常担心遇到这样的上市公司。对股民来说,买股要注意防风险,别碰雷。上市公司要努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让股民先对其有安全保障感,然后才是信心与投资价值。
东旭集团的陨落,在其公开的财务数据中早已勾勒出清晰的危机轨迹。2024年2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企业风险防控三道防线》一书中第一个企业风险防控的案例就指出了该公司的问题。回溯东旭集团的发展历程,自2012年启动大规模并购后,隐患随之滋生。至2019年危机全面爆发,其财务报表呈现触目惊心的对比:账面货币资金蒸发近500亿元,而其他应收账款却从期初的102亿元猛增至659亿元,暴涨了557亿元。集团录得344亿元营收,净亏损却高达329亿元。旗下两家上市公司连续三年(2020—2022年)深陷亏损,整体债务化解遥遥无期。
究其根源,正如《企业风险防控三道防线》所剖析的——企业做不好风险防控,就难以安全。东旭在多个产业领域盲目扩张,并购速度激进,但内部管理机制,尤其是系统性风险识别与抵御能力,远落后于扩张步伐。当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金融政策收紧,其脆弱的盈利基础和偿债能力便彻底暴露。此次曝光的财务造假,更是其风险意识淡漠、内部控制失效的集中体现。
东旭的教训,在当下技术快速迭代、行业边界重构、政策环境波动、全球形势复杂的背景下,具有普遍警示意义。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复杂性增长。《企业风险防控三道防线》的核心观点在此刻显得尤为深刻: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但光追求发展而忽视自身的安全,可能会使企业处于万劫不复的地步。风险防控能力已从辅助职能跃升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东旭的天价罚单和市场禁入,恰恰从反面证明了这一论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大失误的代价极其高昂,稳健经营才是长久之道。
避免重蹈覆辙,企业必须将风险防控提升至战略核心,进行系统性建设。借鉴《企业风险防控三道防线》的框架,关键在于构建一套高效运行的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最高管理层必须树立正确的风控观。真正认识到风险防控的战略价值,将其融入企业顶层设计,并投入必要资源予以保障。东旭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管理层对风险的轻视和对规模扩张的过度追求。
其次,建立覆盖全流程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经营中潜藏战略决策失误、市场剧烈波动、运营效率低下、财务状况恶化和违法违规等关键风险。企业需要建立贯穿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控到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流程。东旭在资金管理失控、融资风险累积、多元化战略失败以及并购整合问题上的全面崩盘,正是其风险管理流程全面缺失的恶果。
最后,科学构建并协同运行多层次防线。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依赖于清晰的职责划分与协同:
·第一道防线:第一责任,企业业务单元及其支持部门,是风险防控的,担当首要的直接责任。善于辨识风险必须将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与法律风险及其下的二级风险的特征分清;应对风险的工具主要有构建风险事件库、完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做好重大风险事件的应急管理;
·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职能部门的一体化,是风险防控的第二道防线,将它们实施一体化管控更有利于增强这道防线的效率与效果。要构建一体化的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同时要在一体化的总架构上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各自在风险防控中的优势作用;
·第三道防线:审计监督、监察监督和监事监督等的合力是风险防控的第三道防线,要克服各自为政的毛病,夯实监督合力的根基须有大监督格局观,构建以风险为导向的大监督体系;审计部门、监察部门及监事要针对风险防控的目标,开展有特色的监督工作。
这三层防线需紧密协作,以合理成本实现对核心风险的有效管控,避免资源浪费或防线失效。未来企业的竞争力,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风险管理的效率和韧性上。
东旭集团16.6亿元的罚单与相关责任人的终身禁入,代价沉重。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失败,更是对所有市场主体的深刻警醒: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忽视风险、管控缺位,等同于自毁根基。 企业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根本在于对风险保持敬畏,并持续构建和完善如《企业风险防控三道防线》所倡导的强大风控体系。
唯有将风险意识深植于组织文化,建立起责任明确、覆盖全面、协同高效的风控机制,企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行稳致远,真正掌握自身命运。东旭集团的案例,为市场刻下了一道深刻的警示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