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火的充电宝给行业内卷拉响警报
来源:证券日报作者:谢若琳2025-07-07 09:22

国内充电宝召回风波持续。7月6日凌晨,罗马仕正式发布停工停产放假通知,停工时间为自2025年7月7日起持续6个月。而就在三天前,这家公司否认了倒闭传闻。

此事源于充电宝在机舱内起火事件频发,充电宝行业面临信任危机。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与此同时,多家行业龙头紧急召回超120万件充电宝,而快递企业则将召回的充电宝列入收寄禁区。一时间,充电宝成为“高危产品”。

梳理整个事件不难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涉事充电宝企业的上游电芯供应商,供应商为了“降本”,将电芯生产任务外包给江西某电池代工厂,而该代工厂在生产中违规替换了电池正负极间的隔膜原材料。

近年来,随着充电宝行业竞争加剧,市场更新迭代的主基调由原本的技术升级,变为简单粗暴的扩容。动辄10000mAh成行业标配,但与之对应的却是市场价格的不断下探。以罗马仕某款20000mAh充电宝为例,该产品售价从2021年的140元降至2025年的69元。而一枚安全可靠的优质电芯,成本约为40元至50元。

一边是“容量竞赛”,充电宝越做越“大”;另一边是“价格战”,企业的利润一点点被侵蚀。这种“内卷式”竞争使得企业不得不寻求低价外包,以便压缩成本。可以说,这种竞争模式违背了经济运行基本规律,也是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发展效率的大敌。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今年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不仅是充电宝行业,近期多家光伏、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也发声“反内卷”。毫无疑问,“内卷式”竞争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使得企业陷入无序、恶性竞争的循环之中,忽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严重阻碍行业发展。在笔者看来,未来可以从三个层面着手,推动各行各业“反内卷”。

政策层面,应进一步强化法律与信用约束,严惩低价倾销行为,避免单一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市场。行业层面,应达成协作共赢的良性竞争生态,避免低价无序竞争。企业层面,要从“价格战”转向价值创造,走技术差异化路线,以供应链协同的方式合理压缩成本。

无数成功案例证实,提高技术壁垒与全球化战略是“破卷”的双引擎,实现供应链共赢才能避免“零和博弈”。此次充电宝起火并引发大批次召回的教训也给行业内卷拉响警报:唯有坚守“安全成本不可压缩”的铁律,才能真正实现价值回归。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