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重磅!重大重组,审核通过!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陈铭2025-07-04 22:33

“两船”合并,迎来重大进展!

7月4日晚间,中国船舶公告称,当天,公司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事项获上交所审核通过。此次交易尚需中国证监会予以注册以及其他可能涉及的必要批准、核准、备案或许可(如需)后方可正式实施。

此次重组完成后,存续公司中国船舶将成为全球最大造船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手持订单数均领跑全球。

审核通过

中国船舶(600150)7月4日晚公告,公司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事项获上交所审核通过。

中国船舶公告称,公司拟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上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于7月4日召开2025年第8次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对公司本次交易的申请进行了审议。根据上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发布的会议结果公告,本次会议的审议结果为:本次交易符合重组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据了解,随着审议通过的结果尘埃落定,前期监管审核工作已基本完成,交易进入实施准备阶段。后续尚需等待中国证监会签发注册批文,由上交所完成发行上市安排,即可正式实施。

回溯来看,2024年9月,中国船舶公告,为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责主业、加快船舶总装业务高质量发展、规范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正筹划由中国船舶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该交易预计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

此次交易中,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交易完成后,中国船舶实际控制人仍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最终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未发生变更。

交易方案显示,中国船舶的换股价格按照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确定为37.84元/股,中国重工的股票交易均价确定为5.05元/股,并由此确定中国重工与中国船舶的换股比例为1:0.1335,即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以换得0.1335股中国船舶股票。

2025年1月7日晚间,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双双发布公告,近日,国务院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出具了有关批复意见,原则同意此次交易的总体方案。

2025年1月24日晚,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重组方案已经吸收合并双方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公告重组报告书草案。

2025年4月29日,中国船舶披露的吸收合并草案修订稿显示,因实施利润分配后除权除息,换股比例调整为每1股中国重工股票可以换得0.1339股中国船舶股票。

“两船”合并的影响有多大?

截至7月4日收盘,中国船舶市值达到1467亿元,中国重工市值为1056亿元。两家千亿级企业换股吸收合并,受到市场高度关注。依据中国船舶及中国重工2024年度的财务数据测算,重组完成后,中国船舶作为存续公司,总资产将超过4000亿元,营业收入将逾1300亿元。

据悉,2019年中船工业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联合重组后,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均为中国船舶集团控制的下属上市公司,在船舶制造、维修领域业务重合度较高,构成同业竞争。通过本次交易,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下属船舶制造、船舶维修业务统一整合并入中国船舶,有利于规范同业竞争,维护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长期利益。

中国船舶表示,当前造船行业景气度提升、新造船市场活跃,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等指标不断攀升且中国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同时,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支持船舶工业转型升级需求,全面推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发展。我国造船行业发展迎来重要机遇。存续公司中国船舶将紧抓船舶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和景气度提升机遇,打造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

据悉,重组完成后,新的中国船舶将成为手持船舶订单规模领跑全球的世界第一大旗舰型造船上市公司。根据克拉克森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9月14日,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的总手持订单规模达6263万载重吨,分别是韩国造船海洋、扬子江船业、三星重工、韩华海洋的1.9倍、3.8倍、4.5倍和4.8倍,远远超过了国内外头部总装上市公司。

4月29日晚间,中国船舶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85.84亿元,同比增长5.01%。实现归母净利润36.14亿元,同比增长22.21%。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58亿元,同比增3.85%;归母净利润11.27亿元,同比增180.99%。

同日晚间,中国重工披露的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54.36亿元,同比增长18.70%;归母净利润为13.1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16亿元,同比增长20.12%;归母净利润5.19亿元,同比增长281.99%。

长江证券表示,展望2025年,中国船舶合并中国重工后发挥协同效应,造船及接单效率提升,交付提速叠加高价船占比提升,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高增。招商证券指出,中国船舶在2024年实现了新签订单层面的“量质齐增”,且业绩层面也兑现了“剪刀差”逻辑,利润率显著改善。尽管短期的船市新签订单有所回落,船价震荡,但船市大周期并未动摇根基。

华泰证券表示,中国船舶2024年利润同比显著提升,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同比高增,体现高价在手订单已传递到盈利端,看好公司利润持续释放。

校对:王朝全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