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进击全球航运枢纽 提升定价交易“软实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南方财经记者江珊,卓皙雯2025-07-02 09:54

“全球超过80%的货物贸易是通过航运,航运对于确保全球供应链稳定、顺畅非常重要。”香港船东会董事总经理陈佩珊在6月30日中国·广州·南沙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对南方财经记者表示,“当前贸易全球化的主流倾向没有改变,无论是广州(南沙)、香港,还是全世界的航运业界,都应尽力争取自由贸易、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当天,粤港澳大湾区出口集装箱(东盟)航运运价指数、广州航运交易船舶估价平台发布,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也在南沙揭牌。这代表着广州作为华南枢纽港,将从航运定价交易环节切入,在全球航运市场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据了解,2024年,广州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2645万标准箱,排名全球第六。就在今年一季度,广州港在内贸集装箱量多年全国第一的基础上,首次实现外贸集装箱量占比超50%,成为联通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重要枢纽节点。上半年,南沙港区新开通20多条外贸航线,东南亚及北美区域港口合作进一步加深。

瞄准大湾区航运及船舶交易定价权

经过两年多精心筹备,粤港澳大湾区出口集装箱(东盟)航运运价指数正式亮相。该指数反映的是大湾区港口(广州港、深圳港、香港港)始发,以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印尼、菲律宾等东盟国家为目的地的国际集装箱运输价格的变动方向和程度。

从水果、海产品到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中国对东盟进出口贸易逐步扩大。南沙港既是全国最大的榴莲海运进口口岸,也是面向东南亚的重要新能源汽车出口口岸。庞大的贸易量成为了南沙牵头进行东盟航线运价追踪的基础。

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中国区总裁黎志伟在大会致辞时介绍,广州港是集团(Node-to-Network,N2N)计划中,提升全球网络整体效率的重要合作伙伴,目前新加坡港和广州港之间已成功开通20多条航线。

达飞中国战略总监兼首席经济师潇如风表示,达飞2024年在南沙港准时抵港率、船舶等待时间、靠港作业效率都实现了显著提升,南沙港拥有连接中国西部、亚洲及欧洲货运市场的多式联运优势,也是中国绿色港口的典范,达飞希望能够继续与南沙港合作,助力南沙区的发展。

据指数发布方广州航运交易所介绍,该指数是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等一系列国家政策要求,拓展广州航运交易服务功能,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航运市场变化的风向标,为期货交易提供第三方价格标杆,提升了大湾区的航运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除了运价,船舶价格也是航运业关注的重点。广州酝酿建设大湾区航运交易中心已有多年,其设立携手港澳业界,为航运企业提供资金结算、存管、融资等服务,对于提升大湾区船舶市场活跃度,带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化集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广州航运交易中心已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船舶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其中,今年前4个月完成船舶交易63艘次,交易金额13亿元,同比增长445%。基于交易数据沉淀,此次发布的广州航运交易船舶估价平台,也将更加全面及时地展示船舶市场价格动态,推动航运交易数字化转型,助力大湾区航运投资决策。

年内开通南沙至香港零碳驳船航线

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全球航运业正处在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中。

今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全球航运业净零排放法规,目标在2050年或前后实现净零排放。

广州港集团董事长黄波在致辞时透露,集团已完成了8艘内河LNG动力驳船改造,正在建设两艘纯电动的内河集装箱驳船,预计今年年底,将开通广州南沙至中国香港的零碳驳船航线。

“很高兴南沙和香港在绿色航运方面即将开展的这项合作。”陈佩珊说。她期待,“香港与南沙距离近,可优先突破技术和标准接轨等问题,建设绿色航运走廊,为其他区域提供示范。”

绿色航运催生的新业态,成为港口加快绿色化、现代化建设的驱动力。据悉,广州港与中远海运、招商港口、中海油等企业合作,推动南沙港区四期等大型专业码头打造“近零碳”码头,建成超31万平方米光伏储能设施,年发电量超3400万千瓦时,推动港口综合单耗持续下降,建成岸电系统180多套,大型船舶岸电使用率稳步提升,并且常态化落地了保税LNG、高硫和低硫生物燃料油混兑加注业务,推进大湾区内率先共建绿色航运生态走廊。

港城“装”进更多海洋新兴产业

城因港兴。南沙区在当天发布了大湾区(南沙)临港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布局,将在南沙区龙穴岛、万顷沙镇、东涌镇、黄阁镇等临港区域,重点发展航运物流、航运服务、国际贸易、临港制造、海洋科技等临港产业。

活动现场,中外运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南沙港区国际物流智慧云港、美的国际物流总部等一批临港经济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近70亿元。

“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擂响了‘以新的更大成效助力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的催征战鼓,我们倍感振奋,信心倍增。”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表示,南沙有“向海图强”的时代使命,当前处在由“物流旺”“港口旺”向“功能强”“能量强”跃升的新阶段。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南沙正在加快建设南沙港五期、智慧供应链基地、国际物流智慧云港等新基建项目,引入国际航运龙头企业,持续开辟欧美等远洋航线,推动“湾区一港通”覆盖更多内河港口。

广州港集团在“十五五”期间将投资200亿元,拓展保税物流、中转集拼业务,打造跨境电商枢纽港,助力南沙打造千亿级跨境电商产业集群。“货如轮转,才能客如云来。我们也希望进一步得到南沙区的大力支持。”黄波说。

南沙龙穴岛是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中国手持造船订单的全球占比约在65%,中国造船业站在世界之巅的事实是不容忽视的”,中船集团广船国际总经理周旭辉介绍,如今的造船业正朝着技术、质量、高端、绿色的方向发展,广船造的高端客滚船、双燃料液货船、中大型集装箱船、汽车运输船、极地科考船、大型半潜船等船型已成为南沙船舶海工制造产业的靓丽名片。

南沙提出深耕临港先进制造,包括推进龙穴造船基地扩建,积极培育壮大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周旭辉表示,广船国际2024年实现200亿元营收、业务流水达400亿元,正在积极推进产业链上下游高端设备、自动化相关企业在南沙集聚。

在“港”“船”“贸易”优势基础上,南沙临港产业还规划了海洋科技、海洋服务、海洋文旅等板块。

在海洋科技领域,南沙围绕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采、现代种业、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等领域,将加快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整合利用港科大(广州)乃至国内外高校资源,大力引育现代海洋人才,设立海洋产业专项基金,打造中国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在海洋服务领域,南沙将加快建设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联合香港研发创新型航运保险产品,做大飞机船舶跨境融资租赁业务,建设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供应服务中心。

在海洋文旅领域,第二艘国产邮轮“爱达·花城号”将于2026年底交付并在南沙运营,南沙将完善邮轮母港商业配套,招引邮轮访问港产业,延伸研发制造、运营管理、船供物资等产业链,联动香港推进“港艇北上”。

“从国际看,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城共荣成为世界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鹿特丹、新加坡、洛杉矶等国外著名的港口城市均注重发挥港口的引擎作用,深入推进港城共荣发展。从全国看,我国城市GDP排名前20位中的16席为港口城市,港口城市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方。粤港澳世界级港口群正加速形成,有力支撑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柳鹏道。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