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都”传奇:滩涂上崛起医药城
来源:上海证券报2025-07-01 08:15

晨曦掠过长江江面,高耸的现代化厂房与蜿蜒的凤城河相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勾勒着这里的产业传奇——“药都”泰州。

6月28日至29日,在“沪泰同行·共启未来”产投融合考察交流活动期间,调研团实地走访中国医药城和扬子江药业,在研发中心的仪器间,在医药博览馆的长廊中,共同触摸这座城市跃动的医药脉搏。

中国医药城:

从荒芜滩涂到产业高地

从一纸规划到产业集群成型,从一片滩涂发展成中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中国医药城的每一步蜕变,都印证着泰州市以“耐心资本”为犁,深耕医药产业的执着与坚守。

医药行业向来以“长坡厚雪”著称,具有投入高、周期长、回报慢的特点。而2009年才落子成局的中国医药城,早已错过行业拓荒的黄金期,这场布局无疑是一场“豪赌”。

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泰州举全城之力浇筑中国医药城的产业基石。历经六载耕耘,中国医药城已结出硕果。

目前,中国医药城已集聚国内外医药大健康企业1300多家,包括阿斯利康、雀巢、勃林格殷格翰、阿拉宾度等14家知名跨国企业,初步形成“4+2”特色产业体系,包括生物药、化学药新型制剂、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四大支柱产业以及特医配方食品、动物保护产品两大特色产业。

“中国医药城在研抗体药集约创新优势全国领先,疫苗产业集聚度全国园区第一,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多个领域填补国际国内空白,化学药新型制剂产业优势充分彰显,特殊医用配方食品产业加快发展。”中国医药城相关人士介绍。

中国医药城何以脱颖而出?据悉,中国医药城始终坚持把专业化服务作为核心竞争优势,按照医药企业注册落户、技术孵化、新药申报、金融支持、人才猎聘等建设发展全过程,设立药品监督服务综合体,构建了覆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全流程专业化服务体系。

“中国医药城规模宏大、令人印象深刻,泰州凭借深厚的产业底蕴与超前的规划布局,构建起了极具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诺泰生物董事长童梓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十分期待探索与泰州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契机,资源整合协同创新,共同推进医药产业的发展。”

从荒芜滩涂到产业高地,从蹒跚起步到行业标杆,中国医药城正以全流程服务体系为帆,以创新产业集群为桨,向着世界一流医药产业高地全速进发。

扬子江药业:

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

在优渥营商环境的滋养、人才政策的吸引与政府的强力扶持下,泰州成为医药产业发展的沃土,吸引着众多医药巨头在此扎根,扬子江药业便是泰州本土药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家。

当调研团踏入扬子江药业,“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醒目标语即刻映入眼帘。短短十字,字字千钧,诠释了扬子江药业作为民族医药企业的初心坚守与核心价值观——将患者视作至亲,以最严苛的标准把控质量。

据扬子江药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扬子江药业已蝉联全国医药行业质量管理(QC)小组成果一等奖总数“二十连冠”,近10年累计斩获31项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金奖。同时,公司多个车间通过欧盟GMP(良好生产规范)认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

追溯扬子江药业的发展历程,其从一家镇办小厂起步,历经五十余载的风雨兼程,蜕变为全国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坚持主要产品中西药并举的策略,积极拓展生物药、医疗器械、大健康等业务领域,不断延伸业务版图,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公司已有百余种产品出口至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

近些年来,扬子江药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据介绍,扬子江药业相继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0余个,目前在研创新药达30多款,其中20款处于申报临床及以上阶段。在仿制药领域,截至2024年12月31日,扬子江药业累计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175个,其中37个为国内首家。

“目前,公司在上海、泰州、南京、北京设立四大差异化发展的研发基地,在研项目超130个,研发团队硕博占比超50%,累计获得专利授权700余项。”上述负责人介绍。

展望未来,扬子江药业表示,将继续秉持“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质量初心,依托泰州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更多优质的药品,为泰州医药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