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陈见南
昨天是A股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上半年,A股在外部市场波动的风云中稳健前行,展现强大韧性。特别是银行指数,屡创历史新高,成为市场的“定海神针”。
券商分析师认为,A股市场结构性投资机会依旧突出,人形机器人、创新药、固态电池、稳定币、新消费等领域亮点纷呈,市场热度较为活跃。展望下半年,券商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多个领域的机遇值得密切关注。
银行指数屡创新高
6月30日,A股三大股指全线上扬。其中,上证指数报收3444.43点,上涨0.59%;深证成指报收10465.12点,上涨0.83%;创业板指报收2153.01点,上涨1.35%。综合上半年,上证指数年内上涨2.8%,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两大指数年内涨幅均在0.5%左右水平,北证50指数更为优异,年内大涨超39%,且一度创出历史新高。
在板块指数方面,上半年31个申万行业板块中,有色金属、银行、国防军工、传媒4个板块涨幅超10%。其中,有色金属板块上涨逾18%居首位,银行板块涨超13%位居次席,国防军工、传媒板块均涨超12%。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指数屡次刷新历史高点,银行板块A股市值已突破10万亿元大关。在概念板块方面,一季度人形机器人、DeepSeek概念火爆,二季度创新药、稳定币、军工等接力大涨。
在A股市场上,银行股担纲“定海神针”,其他个股的表现亦精彩纷呈。剔除今年上市新股后,上半年有近3800只A股录得上涨,占比逾七成。其中,涨幅超10%的个股占比接近一半,近1200只个股涨幅在20%至50%之间,445只个股涨幅在50%至99.9%之间,有135只个股股价翻倍,涨价题材股联合化学大涨近440%居首。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小市值股票表现明显向好。数据显示,剔除今年上市新股,去年底A股市值在20亿元以下的个股表现最好,年内涨跌幅中位数高达34.82%;市值20亿元至49.999亿元之间的个股,年内涨跌幅中位数达13.41%。
恒指涨幅位居全球第三
上半年,A股、港股资金流动通畅,行情联动明显加强。整体来看,港股市场表现更为亮眼,恒生指数年内涨幅达20%。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恒生指数涨幅仅次于韩国综合指数、德国DAX指数,位居全球主要指数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恒生指数当前估值仍处历史较低位置。数据显示,恒生指数最新滚动市盈率在11倍以下,处于历史百分位的46%左右;市净率为1.1倍左右,处于历史百分位的30%左右;股息率近4%,处于历史百分位的80%以上。
港股表现抢眼的背后,离不开资金的加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达到7311.94亿港元,创同期历史新高,接近去年同期的两倍。
机构积极看好后市
对于后市,各家券商给予积极展望。中信证券表示,展望未来一年,中国权益资产正迎来年度级别牛市。从2025年四季度开始,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经济和政策周期上预计再次同步,财政和货币同时扩张,A股和港股市场将迎来指数牛市。
华福证券也表示,在各类强有力政策托举下,2025年下半年的资本市场有望平稳运行,逐步呈现波浪式慢牛状态。该券商强调,这是由政策驱动、结构改革、监管呵护共同助力所形成的行情。
海外机构也看好A股市场下半年表现。近日,高盛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付思在该机构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高盛维持对A股和港股的超配建议,预计沪深300指数的目标点位为4600点,较目前有超过15%的上涨空间。
在具体板块方面,华福证券建议红利为盾,包括煤炭、水电等板块;新质生产力为矛,具体继续关注科技、军工等领域。中信证券首席A股策略师裘翔建议聚焦三个长期趋势:中国自主科技能力的提升趋势;欧洲重建自主防务,提升能源、基建和资源储备的趋势;中国加速完善社会保障并激发内需潜力的政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