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证监会等四部门发声;商务部再回应美国对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盘前重要消息还有这些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杨国强2025-05-23 08:15

重要的消息有哪些

端午A股休市安排公布

5月22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均发布端午休市安排。根据安排,5月31日(星期六)至6月2日(星期一)休市,6月3日(星期二)起照常开市。

证监会严伯进: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5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精准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方面,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更加精准地识别筛选优质的科技企业,对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上市适用绿色通道。针对科技企业的特点用好现有制度,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积极稳妥推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要有新的案例推出。

证监会严伯进:持续优化科技企业境内上市环境 支持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

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表示,证监会将持续优化科技企业境内上市的环境,会实施更加灵活精准的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把握好新股发行的节奏。健全投融资相协调机制,进一步增强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继续发挥好创新试点的相关制度,支持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

证监会严伯进:将为科技企业境外上市提供更加透明、更加高效、可预期的监管政策

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表示,证监会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支持科技企业用好境内境外两个资本市场,自境外上市备案新规实施以来,截至今年4月底,已经完成242家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其中有83家科技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证监会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利用境内境外资本市场发展,为科技企业境外上市提供更加透明、更加高效、可预期的监管政策。

证监会严伯进: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的规范性

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表示,证监会在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募集资金的监管。一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首发和再融资的募集资金都有严格监管要求、披露要求和使用要求。近期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提出募集资金应当专款专用、专注主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严格监管募集资金用途的变更,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的规范性。

央行朱鹤新:希望推动加大科技金融风险补偿力度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5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证券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希望推动加大科技金融风险补偿力度。财政政策对于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将配合好财政部门,用好用足现有的贷款贴息、保险补贴、风险补偿等政策,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的作用。

央行朱鹤新:债券市场“科技板”将重点支持排名靠前、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表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发行人灵活分期发行债券、简化信息披露要求、减免债券发行交易的部分手续费。债券市场“科技板”最需要支持的是股权投资机构,因为股权投资机构是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主要力量,主要存在轻资产、长投资周期等特点,靠自身发债融资的话会存在融资期限短、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债券市场“科技板”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还将创建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机制,由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债券市场“科技板”将重点支持排名靠前、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

央行朱鹤新:加强科技型企业跨境金融服务 稳步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表示,培育完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推动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形成差异化、专业化的发展格局。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提供融资支持。加强科技型企业跨境金融服务,稳步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

科技部邱勇:希望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长效投入机制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5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日,科技部等七部门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希望通过该文件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长效投入机制。通过该文件形成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在金融资本和科技创新之间搭起一座纽带和桥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将批复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规模为600亿元

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5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前期最早一批是500亿元,第二批试点1120亿元,近期还会批复第三批600亿元试点规模。

央行:5月23日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5月23日(周五),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

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19部门首次联合发文明确目标

近日,民政部等19部门首次联合印发《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 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指导意见》。意见全文共4个方面10余条政策措施,明确了到2029年和2035年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阶段性目标。

意见提出,到2029年,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政策法律环境初步建成,阻碍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的不合理规定清理完成,“银龄行动”等老年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基本形成,老年人教育、文化、体育服务供给更加高效,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逐步提升;到2035年,老年人社会参与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更加丰富,积极老龄观成为全社会共识,老年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会见美商界和国际金融机构代表

5月20日,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分别会见美前财长、华平投资集团主席盖特纳,国际金融协会总裁安德慕,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全球投资研究部主管哈祖斯,就中美和全球经济形势、两国宏观经济政策及中美经贸关系等议题交换意见。廖岷副部长重点介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强调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更多确定性。

商务部: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商务部5月22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介绍近期商务领域重点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何咏前介绍,根据相关部门统计,2024年9月到2025年4月,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38.8%,在16大类消费品增速中位列第一。今年以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扩围提质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持续显现。

商务部再回应美国对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

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就美国对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一事提问。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中方已多次阐明立场。美方滥用出口管制,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危害中国发展利益。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将密切关注美方后续情况,并采取坚决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这些公司新闻不能错过

健友股份:获得股份回购资金贷款支持;

中集集团:拟5亿港元回购H股;

工大高科:股东张利拟减持公司不超0.8%股份;

德迈仕:公司控制权拟变更,实控人将变为潘异;

澳华内镜:持股平台拟减持公司不超0.93%股份;

宏创控股:拟635.18亿元购买宏拓实业100%股权;

商络电子:股东谢丽拟减持公司不超0.51%股份;

壹网壹创:股东及董事拟合计减持公司不超3.02%股份;

网宿科技:部分董事及高管拟合计减持股份不超185.1万股;

邵阳液压:特定股东拟减持公司不超0.52%股份;

南京港:公司股票交易存在市场情绪过热情形;

藏格矿业:收到参股公司巨龙铜业现金分红款15.39亿元;

丽珠集团:拟约15.87亿元收购越南IMP公司64.81%股份;

*ST太和披露异动公告,控制权变更存不确定性;

长鸿高科: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宁波证监局警示函;

成都先导:员工持股平台拟2500万元至5000万元增持公司股份;

万华化学:烟台产业园乙烯一期装置停产技改;

中国电建:1至4月新签合同金额3864.9亿元,同比下降4.9%;

中南传媒:签订10.09亿元政府采购合同协议书;

新华保险:将出资100亿元认购鸿鹄基金二期;

永安药业:股价短期涨幅较大,存在市场情绪过热风险;

鸿利智汇:控股股东拟2500万元至5000万元增持股份;

湖北宜化:控股股东获得股票增持专项贷款承诺函;

大千生态:新华发行集团拟减持公司不超3%股份;

中钢洛耐: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

巨星科技:副总裁李锋、周思远拟合计减持不超0.03%股份;

通化东宝:拟13.01亿元转让特宝生物5.7%股份;

舒泰神:股价短期波动可能缺少业绩基本面支撑;

通灵股份:控股股东拟存续分立。

券商关注什么

银行业

财通证券:从2024年上市银行年报出发,不难理解本次存款利率调降幅度超预期,债市看多依旧是大方向。一是宏观压力,资产扩张头部集中化,贷款难、票据冲量,个人贷款低增与存款高增和存款定期化并存,按揭贷款增长继续放缓;二是银行自身层面,资产荒压力下,银行更加依赖债券投资,而且商业银行资本新规导致金融投资标准化,直接投资和委外投资都更青睐纯债,直接利好利率债、中高等级信用债。

半导体

长江证券:科技创新是半导体行业成长的关键因素,2023年以来半导体行业在AI大模型技术突破带来的泛AI需求爆发的驱动下持续高增,受部分需求转弱及季节性影响,2025年2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金额达549.2亿美元,同比增长17.10%,环比下降2.85%。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年初至今国际关系变化带来的扰动较多,国内外半导体企业股价表现却呈现此消彼长之势,国产化经年蓄势,如今已非往昔,股价表现的强韧或可见一斑。从新需求、新增长来看,AI相关的结构性需求相对非AI的部分而言相对较强,AI终端化也已逐步在产业趋势中体现,未来AI带来的新需求、相对健康的行业库存,以及更为强韧的国内需求,有望为国内半导体产业打开新一轮成长周期。

校对:刘榕枝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