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风】 “非遗旅游”重在找准传承和开发平衡点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吴学安2025-05-23 06:51

5月20日,2025万山群岛民俗文化旅游季闭幕式暨桂山岛“天后宝诞”庆典活动在桂山岛举行。活动吸引粤港澳地区2000余名渔民和游客参与,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展现妈祖文化传承,推动海岛文旅融合发展。活动还设置香包制作、渔网编织等非遗体验摊位,并在桂山岛客运码头举办千人露天晚宴。公益义捐竞投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海岛居民与港澳乡亲共庆盛典。

近年来,为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不少地方将非遗植入旅游业态,这种方法不仅让非遗活起来,也给旅游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非遗与旅游“亲密接触”后,多元化的旅游体验项目应运而生,各地也纷纷打起“非遗牌”。

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文化内核和旅游发展的统一,也是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旅游的“牵手”,让非遗找到了一条“活化”的路径。与非遗的“联姻”,则为旅游开辟了一条“个性”的道路。体验经济时代,非遗有效弥补了传统旅游内容欠缺的“软性”一面,游客亲身参与民俗活动、品尝特色美食、感受传统技艺,很容易唤起乡土、怀旧情结,进而获得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珠海桂山岛天后庙作为万山群岛现存规模较大的妈祖纪念建筑,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天后宝诞”于2016年入选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月20日当天的庆典活动在醒狮点睛仪式中拉开序幕,庄重的妈祖祭拜仪式还原传统古礼,随后的“妈祖海上巡游”中,渔民队伍带来醒狮采青、舞龙贺诞等表演,现场锣鼓喧天,气氛热烈。

如今,人们期待在旅行中获得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也更看重旅游体验。“非遗+旅游”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而如何取得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中的平衡,是当下一个重要课题。要处理好非遗项目保护和开发、非遗旅游投入和产出、坚持传统和改变创新、个体传承和社会传承等几个方面的矛盾。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要避免非遗被过度消费,切勿过分注重经济利益而将非遗商品化,忽视非遗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这不利于非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非遗+旅游”也存在不少难题。比如开发的商品如何才能得到游客的青睐?除了文化挖掘、材质工艺、设计创新等技术因素外,销售环境、营销模式、IP打造等方面如何推进?有些非遗适合做旅游观光,有些适合做旅游体验,有些适合品尝,有些适合开发成旅游商品。不同类别特点的非遗,进行旅游开发的方向、方式、方法也不同,还要适应旅游者不同的需要。“非遗+旅游”在旅游市场上实现变现和引流,是在推进“非遗+旅游”发展中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只有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再加入各自的非遗元素,变得更具特色与魅力,才能让“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传承保护更具活力。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