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开支的持续增长显著提振了公募基金的持仓信心。
受益于一系列资本运作与密集的资产收购,公募基金在AI赛道的重仓股呈现出联欢状态,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外界对相关品种高估值的担忧,同时资本开支的大幅增长也暗含了市场繁荣周期的到来,并使得AI赛道持续为基金经理贡献丰厚收益,部分基金重仓股不足三年时间涨幅已超12倍。
长城基金相关人士判断资本开支超预期,缓解了此前市场对AI逻辑持续性的担忧,当前流动性的恢复已使个股机会从大盘股向中小市值个股扩散。
资本运作提振基金重仓股
在公募抱团的AI赛道股估值高企的背景下,相关公司纷纷加大资本运作。
因获阿里巴巴战略投资并在电商领域进行AI工具营销推广合作,广发基金、南方基金抱团买入的美图公司5月21日收盘大涨高达18%,市值一举突破300亿港元,这使得美图公司在不足三年时间,股价累计涨幅达到惊人的12.5倍。
5月21日,嘉实基金、信澳基金重仓的哔哩哔哩公司收盘涨幅约4%,该只基金重仓股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一季度AI类广告收入暴增近4倍,此类AI驱动的广告收入的增长带动哔哩哔哩一季度业绩亏损收窄幅度高达99%,创下该股近五年的最佳业绩。
此外,因收购AI远程医疗技术公司,创金合信基金、万家基金重仓的晶泰控股亦连续4日上涨合计约14%,5月11日晚,有“国内AI制药第一股”之称的晶泰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于5月10日与卖方及四维医学签订协议,收购四维医学90%的股权,交易对价为2.5亿元,待以现金方式结清。交易完成后,买方将拥有四维医学90%的股权。晶泰控股由三位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于2015年创立,2024年6月13日在港交所上市,是一个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型研发平台,在AI制药、AI化妆品、AI农业以及AI化工材料等赛道进行积极的技术布局,并在营收体量不足5亿且高估值的背景下被公募基金罕见重仓。
此外,华泰柏瑞港股通时代机遇基金经理何琦覆盖的阜博集团,在最近五个交易日内的累计涨幅达到20%,这一弹性表现亦与该股近期的一次资本运作相关,阜博集团日前宣布收购美国AI技术公司PEX,后者是全球领先的音频内容识别技术提供商,此次收购增强了阜博集团为音乐行业提供的AI版权识别与追踪的业务服务,并巩固了其作为数字音视频内容保护与变现全球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地位。
密集收购强化基金持仓信心
基金重仓股的资本运作在某种程度已成为基金经理持股获利的定心丸。
国泰基金、华夏基金重仓的医脉通在过去三年时间持续收购互联网医疗技术标的,这在逻辑上具有复制其外方股东日本M3集团的成功路径,日本M3集团是日本最大的互联网医疗AI技术公司,其在早期崛起的过程中不断收购各种技术资产,这也解释了医脉通在过去三年内相继收购医学调研咨询公司、医学营销服务公司、医学会议技术服务公司等。在最近一次的业绩报告中,拥有42亿总现金的医脉通披露其将继续寻找具有符合公司业务扩张需求的收购机会,今年以来医脉通的股价涨幅已为基金经理贡献接近30%,该股也是过去三年间互联网医疗赛道股中极少数已连涨三年的基金重仓股。
招商基金挖掘的第四范式、银华基金挖掘的讯飞医疗科技背后的逻辑,均体现出公募机构对此类高估值标的潜在收购技术资产的潜力挖掘,以多只公募基金抱团的第四范式为例,该股在IPO前与IPO后进行了多轮技术资产的收购,包括在2024年11月,第四范式以3亿元购买深圳市微克科技有限公司45%的股权,后者主营业务为智能硬件与人工智能技术服务。
被睿远基金举牌买入的固生堂在AI+中医的双轮驱动下,更是以收购推动收入、市占率与利润的持续增长,该公司在2024年4月、2024年5月、2024年12月在新加坡、浙江省以及天津市收购多个中医诊疗机构,在2025年一季度期间再次完成4家国内中医机构的收购,而在近期的机构调研中,分析师预计这只基金重仓股预计将加速收购相关资产,并计划引入产业基金共同运作大型标的,推动AI中医服务全球化布局。
基金预期资本开支持续超预期
包括收购在内的资本开支的持续增长成为引导基金经理持仓信心的重要逻辑。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基金重仓股腾讯在一季度继续加大AI投入,资本开支同比增长91%至275亿元,这一逻辑曾被许多公募基金机构判定为AI赛道繁荣周期的核心驱动力。
长城创新成长基金经理韩林认为,互联网大厂财报、指引、资本开支都超预期,缓解了此前市场对AI逻辑持续性的担忧。后续催化可以等待国内外大模型的更新、国内互联网大厂的季报、美股AI应用个股季报等。流动性层面,在之前的下跌中政策资金护市意愿相对坚决,及时出手缓解了流动性风险,当前流动性的恢复使得个股机会从大盘蓝筹向中小市值个股扩散,个股弹性有所提升,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开始提升。
兴全基金认为,各家互联网企业积极拥抱AI浪潮,加大未来几年的资本开支,AI有望推动港股互联网公司的重估,并带动整个科技板块的景气度和活跃度。未来在科技领域,国内有望崛起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质公司,在半导体、高端制造等“卡脖子”领域,国内也将实现技术突破。
摩根士丹利基金相关人士也从资本开支的角度看待AI业务布局,强调国内互联网巨头端在2025年开始迎来资本开支大幅上行,阿里巴巴2024年资本开支达725.13亿,同比激增197.04%,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突破1200亿元。预计AI 应用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行业大模型加速替代通用模型,如在教育、金融的定制化方案;二是AI 智能体从工具向自主决策演进,Manus 的任务分解能力将重构企业服务流程;三是合规技术与 AI 深度融合,隐私计算、数据标签化等技术成为刚需。重点关注政务智能化、医疗精准诊断、生成式营销、国产算力生态等赛道,这些领域已形成“政策-技术-场景”的闭环,具备规模化落地条件。
责编:王璐璐
排版:刘珺宇
校对:吕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