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高技术赛道 王子新材助力核聚变商业化提速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05-13 19:50

随着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不断取得阶段性突破,聚变商业化进程正加速推进。近日,安徽合肥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园区内,BEST(Burning plasma Experimental Superconducting Tokamak)项目总装仪式提前两个月启动,为我国首个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奠定基础。在这一关乎未来能源命运的产业浪潮中,王子新材(002735)正凭借旗下宁波新容在薄膜电容领域的深厚积累,成为可控核聚变磁体电源系统的重要配套力量。

宁波新容为王子新材控股子公司,是国内金属化薄膜电容领域的老牌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新能源汽车、光伏、轨道交通等多个高端行业。在可控核聚变方向,公司已参与国内首套核聚变项目,所生产的电容器产品成功应用于磁体电源系统,并已实现首笔订单交付。这意味着王子新材不仅技术路径已被验证,也迈出了进入未来能源核心装备供应链的关键一步。

产业链价值提升,薄膜电容器迈向高端化

薄膜电容器作为电子元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链涵盖原材料供应、制造工艺及产品应用多个环节。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下游需求升级,薄膜电容器产业正朝着高性能、智能化与绿色化方向演进。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带动了市场对高端电容器的需求增长,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其在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升电池寿命与充电效率。此外,5G普及及数据中心对能源管理的持续加码,也持续拓宽高性能薄膜电容器在通信与能源场景中的落地空间。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中国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4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1%,预计2029年将达287亿元,复合增速仍维持在17.8%的高位。高景气度的行业趋势,也为宁波新容的持续投入与技术更新提供了强劲支撑。

老牌劲旅焕新生,宁波新容再造增长引擎

宁波新容前身为创建于1969年的宁波电容器总厂,是中国早期专业从事金属化电容器制造的骨干单位之一,技术底蕴深厚。公司设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是中国标准化委员会(SAC/TC45)委员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同时也是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与科技创新团队承担者。其研发成果曾获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承担过国家火炬计划及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

凭借长期积累的技术实力与工艺规范,公司产品通过ISO、IATF16949、军工保密等体系认证,并获得CQC、UL、VDE等多个国际标准认可,广泛服务于格力、美的、海尔、GE、日立、三菱等中外客户,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在薄膜电容业务领域,公司正加大在新能源、军工等新兴市场的投资力度。借助募集资金支持,新厂房与产线正在加速投建,新增购置高性能设备与检测仪器,不断优化产线布局、扩大产能规模,同时提升检测能力,保障未来业务增长质量。与此同时,公司在组织架构上也完成了调整,新设立宁波骏信、星盾电气、同容达精密三家子公司,为专业化管理与业务多元化发展打下基础。

对接未来能源蓝海,打造“隐形冠军”生态群

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指出,宁波新容当前不仅已切入聚变磁体电源市场,还在持续推进产品精细化、结构专业化管理。王子新材正打造以宁波新容为核心的次集团,通过利润中心独立核算方式细化管理,实现产品、客户、研发、生产、品质的全链条闭环,力争在新能源、军工、核聚变等多个细分市场培育“隐形冠军”业务单元。

方正证券指出,随着合肥、上海等地国资密集布局聚变能源产业,包括聚变新能、星环聚能、能量奇点等企业的持续推进,中国可控核聚变正步入产业化准备阶段。特别是在BEST装置、夸父实验平台、“中国环流三号”等示范项目上,磁体系统、真空装置、电源与冷却系统的国产替代成为关键。方正证券将王子新材列为可控核聚变电源类核心配套企业之一,与许继电气、弘讯科技、旭光电子共同构成该领域重要技术供给方。

随着可控核聚变项目逐步从实验向工程示范转化,产业链上下游也将迎来技术、资本与订单的多重加持。根据行业预测,2027年BEST装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首个紧凑型可发电聚变实验平台。而未来混合堆、商业示范堆的落地,更有望带动聚变磁体电源、电容器、超导线缆、等离子体控制设备等成套设备产业链的爆发式增长。

不仅在可控核聚变领域颇有建树,王子新材旗下成都高斯立足无线通信和人工智能领域,在抗干扰通信、数据链、自组网、数字信号处理、射频功放等军工应用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并已与国内军工领域众多科研院所、科技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与产品合作关系。在军工应用领域,成都高斯强大的研发设计能力和优质的客户资源与公司的军工板块业务形成良好的产业资源互补,有利于完善该领域产业链布局。

面对这一战略窗口期,王子新材在维持包装材料、军工电子与消费电子业务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已显现出向高技术、高壁垒领域纵深延展的战略决心。通过聚焦薄膜电容技术底座,持续拓展其在聚变能源、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公司正逐步形成以产品为锚点、以产业协同为纽带的多领域融合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 康殷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