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陈雨康
世界银行近期发布2025年度中国企业调查报告,报告中涉及营商环境的59个测评点中,上海有22项达全球最优水平。上海达全球最优水平的项目数,超过在2023年世行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中列首批经济体第一的新加坡,充分说明了企业对于上海营商环境的高度评价。
近期,上海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针对8.0版营商环境方案进一步聚焦重点,围绕十个事项加力推出增量举措,加力攻坚,确保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多名在沪经济界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上海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府以精准服务和创新举措助力企业发展。例如,通过“随申兑”惠企平台、“免申即享”服务实现政策精准滴灌,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推出涉企行政“检查码”、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案件指导等机制,提升执法温度与效率;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实行发放境外参展补贴等措施。政府部门还与商协会联动,建立诉求响应闭环,形成政企互动、政策直达的良性循环,为科技创新营造高效便捷的产业生态。
“十大攻坚突破任务”明确优化惠企政策服务,围绕企业反映政策“找不到”“看不懂”“用不上”“用不畅”等问题,上线“随申兑”一口查询申兑平台,推出科学精准设定政策申请条件和范围的“政策演算器”,持续扩大“免申即享”服务范围,普惠性政策力争应纳尽纳。上海市数据局副局长钱晓表示,去年以来,上海进一步打通业务流与数据流,简化申报流程,市区两级新推出78项“免申即享”服务,服务量超160万。
上海奔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阎文舟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深耕于生命科学领域高端实验室机器人及工作站细分市场,借助机器人、视觉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打造具有“领域认知和推理能力”的智能实验机器人,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而上海“免申即享”政策通过大数据匹配企业资质,企业全程无需主动申请、无需填写申请表、提交大量申请材料,使公司团队快速享受到小升规带来的政策红利。
“政府这种‘无感化’服务,这不仅让企业节省了很多的人力、时间成本,还让我们能够将更多资源投向技术攻坚,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迅速推向市场。”阎文舟表示。
“免申即享”让企业能“直达快享”普惠性政策。记者注意到,上海市经信委印发的《关于开展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的通知》,将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4个项目全部实现“免申即享”,财政资金直接送达企业银行账户,预计可惠及3000多家企业。上海市税务局“小微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自动读取纳税申报表数据,无须企业办理即可享受税收优惠,惠及企业超38万家。
围绕优化涉企行政检查,上海正着力于给检查内容“做减法”,解决涉企行政检查重复查、多头查等问题。2025年1月1日以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全面推广应用“检查码”,实现无码不检查、检查必亮码、查后可评价,取得一定的成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表示,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精细风险管控,用“无事不扰”检查事项清单给检查内容“做减法”,用“无感监管”检查对象清单给优质企业“做减法”。
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法务总监王烨君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全面推广涉企行政“检查码”,实行亮码检查,减少检查频次,提高检查效率。针对企业反映的网络舆论环境问题,相关部门正开展涉企侵权信息受理处置政策辅导和培训,5月中旬会在协会开展外企专场培训。针对去年年底反映的企业希望行政处罚“宽严相济”“更有温度”等诉求,相关部门在3月组织召开了协会与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对话会。
“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企业高度关注的,我们感受到上海司法机关和行政管理部门都在积极主动作为。4月23日,检察院三分院在协会揭牌成立‘知企通’检察服务工作站,将就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更好地给予企业指导和服务。同时,协会和检察院三分院还共同发布了首批‘知企通’十佳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案例。”王烨君说,当前部分措施企业已切实受益,部分事项还需长效治理。协会将及时传达政策,帮助企业用好政策,同时反馈企业诉求。随着政策持续落地,企业定能收获更多实效。
上海是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3月31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快打造企业出海“总门户”,整合各类走出去服务平台,畅通企业诉求沟通解决渠道。加紧筑牢企业出海“防护墙”,拓展更多专业服务资源。同时,建设更多海外服务点。加力构建企业出海新格局,构建“长三角制造+上海服务+全球市场”的走出去服务新模式。
民营企业是上海市出海企业的主力军,2024年上海民营企业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备案金额占全市对外投资总额比重超九成。近年来,上海积极建设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聚焦政策法规、跨境融资、数据流动、投资保护、风险防范等需求,提供综合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优化产业链全球布局,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
阎文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经过短短数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已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组建了专业人才团队,以全球化视野搭建创新研发与市场拓展矩阵。在出海征程中,公司收到了来自浦东新区张江专项资金参加境内外重要展览、会议和宣传的补贴。公司2024年参加德国杜赛尔多夫医疗器械展时,只递交了一份信息表,就获得海外参展补贴。政府的真金白银支持,为企业卸下“出海重负”。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是聚焦科学智能前沿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的战略性新型研发机构。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邹亮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人工智能科创机构,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始终聚焦人才引进。上海凭借其独特魅力,对人才展现出强大吸引力,而当下全国众多城市亦在高端人才领域展开激烈角逐。
“优良的营商环境,无疑是城市吸纳人才的闪亮名片。我们期待,上海能在人工智能人才招引政策上推出更具突破性的举措。例如,进一步优化高端人才税负政策,全力营造安心舒适的居住环境等,从而上海强化全球AI科技创新人才的强磁场效应,共同建设上海科创高峰。”邹亮说。
校对:刘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