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业务持续向好,均胜电子以本地化经营模式深化全球布局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韩忠楠2025-05-06 13:52

4月28日晚间,均胜电子(600699)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4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78%,实现归母净利润约3.4亿元,同比增长逾11%。

其中,汽车安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92亿元,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40亿元,并表子公司香山股份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4亿元。

在不久前开幕的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均胜电子也以汽车智能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身份独立参展,系统展示了公司旗下近百个前沿技术与产品,覆盖智能座舱、组合辅助驾驶、智能网联、新能源管理、智能内/外饰、汽车安全以及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多个领域。

车展期间,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了均胜电子旗下均胜安全全球CEO单津晖,他向记者详细阐述了均胜电子汽车安全业务持续向好背后的原因,并解析了均胜电子全球Local for Local(本地服务本地)经营模式的独特优势。

全球协同效应进一步释放

均胜电子的2025年一季报,透露了公司业绩持续向好的信号。而在此前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均胜电子也保持了稳健增长,实现营收约55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约12.8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8%。同时,均胜电子主营业务毛利率提升1.8个百分点至16.3%。

单津晖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2024年的全球市场,存在诸多挑战,包括地缘政治风险、贸易壁垒、市场竞争态势加剧等,均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压力。但均胜电子仍然实现了逆势增长,关键在于公司对全球资源的重组和整合,使得公司的全球化整合效应逐步释放。

“特别是在欧洲、北美市场,我们以业务和成本为导向,对当地的项目进行整合优化,既提升了全球整体的运营效应,也凭借着规模优势对公司的业绩进行了很好的支撑。”单津晖透露,除此以外,面对目前供应链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均胜电子旗下的均胜安全也对全球的供应链做出了更具针对性的调整。在保证供应链安全的前提下,以成本为导向,开展了很多例如上下游原材料垂直化整合、核心原材料和供应商深度绑定、China for Global(中国服务全球)和Local for Local有机结合的采购策略等措施。

灵活调整产能布局和市场策略

在今年的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均胜电子发布了全新的沉浸式智能座舱解决方案JoySpace+,以及机器人能源管理、机甲、传感器及无线充电等多个关键零部件解决方案,并明确了始终以全球化视野布局未来的战略。截至目前,均胜电子的产品已服务了全球100多个汽车品牌。2024年公司的海外业务占比超过60%,并新获了超过800亿元订单。

伴随着海外业务的持续深化,均胜电子面临着更多不可回避的挑战,特别是在全球贸易形势急剧变化的背景下,给均胜电子等出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单津晖表示,以均胜安全为例,公司会保持灵活应对的策略,根据业务需求,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的海外布局。

“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全球贸易政策的动态,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我们的产能布局和市场策略。另外,均胜安全在全球化的布局策略绝非简单的产能出海,而是一套深度嵌入区域市场的生态系统。利用目前海外布局的先发优势,在海外汽车市场建立全供应链的闭环,从产品研发、应用设计、供应链生态、客户服务响应等方面做到“local for local”的布局。”单津晖表示,均胜电子的整体目标是构建一个多元化、高效灵活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以确保在任何市场环境下保持竞争力。

单津晖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给企业带来的并不仅是挑战,还有机遇。在这种全球局势下,更会锻炼企业的抗压能力,通过均胜安全“local for local”的生态模式,公司可以进一步增加与客户之间的黏性,实现业务的增长。

同时,目前很多中国车企都在争相出海,这也给均胜电子带来进一步的市场机遇。单津晖表示,均胜安全可以利用全球化的先发优势,帮助客户熟悉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快速高效地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推动行业进步的同时,也巩固了均胜安全在汽车安全领域领先的市场地位。

紧跟行业前沿技术进行安全升级

座舱是人与汽车最直接、最密切的触点,在本届上海车展期间,均胜电子也发布了全新的沉浸式智能座舱——JoySpace+。据悉,这款座舱不仅汇集了均胜电子多项创新技术,还可进一步保障驾乘者的安全。

在采访中,单津晖也多次提及了智能驾驶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性是智能驾驶技术的生命线和底线。”单津晖表示,均胜安全始终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放在首位。公司拥有严格的产品研发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可确保每一款产品都符合安全标准。

同时,单津晖也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道,均胜安全也紧跟行业前沿技术,例如飞跃式气囊、零重力座椅、离手感应智能方向盘等,在各产品线的技术研发加码投入,不断根据市场要求进行产品迭代升级,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可靠度的安全系统解决方案。

单津晖认为,近期国家监管层面对智能驾驶宣传进行的严格规定,可以更好地引导产业链相关企业开发相应的产品、技术,以便更好地满足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需求。从宣传层面进行约束,非常及时且必要。

责任编辑: 潘玉蓉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