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由证券时报、湖南省上市公司协会指导,《新财富》杂志主办,浙商证券战略支持的“2025新财富杂志上市公司规范治理年度会议(湖南站)暨湖南省上市公司机构交流会”在长沙顺利举行。此次交流会上,浙商证券新科技组组长、电子首席分析师蒋高振以《AI创新革命,从DeepSeek到人工智能+》题进行了主题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实录摘编而成。
作者:蒋高振(浙商证券新科技组组长、电子首席分析师)
春节期间DeepSeek在国内科技界等多领域爆火,至2、3月份后,市场对产业创新的热情不断发掘延伸到各类AI下游应用,如机器人、智驾等。我们看到,国内从政府到民间都在积极举办围绕AI产业链的产业研讨会、招商引资会,背后反映出来的明确产业趋势,是AI领域市场关注焦点正逐步从早期的训练侧大模型,向应用落地端的逐步转变。
在业界,应该大部分人都体验过DeepSeek、字节豆包、腾讯元宝等国产大模型,从我们自身体验和感受来看,国产大模型历经一到两年的追赶后,同海外最优秀的模型差距已显著缩小,在中文领域,国产模型的响应效率甚至更强。我们主要从AIGC时代背景,软件、硬件等几个方面,来分享当前呈现出的前瞻产业趋势。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巨头公司在AI应用领域及降本增效方面都有比较务实的态度和积极的进展,所以我们认为,中国AI产业的发展步伐会比大家预期的更快、更好。
2023年初,以英伟达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处于股价上行初期,产业链仍处于资本开支驱动的早期阶段,大部分投资者对于AI应用的发展前景可能没有太直观深入的感触。2024年开始,以苹果为代表的手机厂商都在尝试围绕手机/PC端的内嵌大模型等,积极布局AI功能落地,从而尝试去推动AI Agent(人工智能体)的相关应用。我们认为,今年是AI Agent的初始元年,虽然短期来看,实际用户操作层面还需要持续改进,但各环节厂商以及相关初创企业的创新热情与积极态度非常值得期待。
01、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概览
首先,从最底层承载运算的AI芯片、AI服务器,到机电、网络设备以及建设和运营服务,巨头们都在争相布局数据中心、公/私有云。从今年各大互联网巨头和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数据来看,2025年仍然是国内AI资本开支上行的早期阶段,预计后续还会不断有产业趋势获得验证。
另一方面,北美互联网巨头为了探索大模型前沿技术,所投入的资本开支规模依然庞大,特别是英伟达发布了GB300,未来包括液冷、CPO等国内供应商的深入参与和投资机会也值得关注。
除了云端硬件之外,上层的算力调度、运营,到To C或To B端的AI Agent,都将围绕更新、更具效率的大模型,开发出更多垂类应用。相信今年会看到各种层面的AI应用层出不穷。整个人工智能产业链、价值链其实是非常长的。
02、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趋势
AI Agent的目的是实现复杂问题的自主规划与解决能力,未来手机上原本需要点击的日常操作都可以通过语音去完全替代。只需给一个指令,比如订一张机票或酒店,Agent会直接调用对应APP推送结果,中间过程也只需消费者点击确认,类似的功能相信很快就将面世。
国内科技行业在路径明确的背景下,其性能端的降本提效以及推理端的应用落地速度往往很快。所以,虽然资本投入与北美有差距,但不妨碍国内AI应用端弯道超车。
03、端侧AI智能硬件的创新
在手机、电脑等传统C端硬件市场,国内外巨头如华为、小米、苹果等企业在AI布局和战略上都有极具特色的差异化思考,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而近期,大家也关注到了广义的AI端侧应用上的两个重要场景,即人型机器人和智能驾驶。
AI眼镜作为创新形态的消费电子便携终端,国内外诸多品牌厂商都将陆续推出新品,相信今年也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过去两年,由于软硬件产业链的基础能力还在提升,所以AR、AI眼镜更多处于试水状态。未来,随着大模型的进步以及硬件功能的成熟,AI眼镜在部分场景将可以实现手机的功能。
最后作一下简单总结。首先,我们相信2025年是国产算力以及国内云厂资本开支拐点向上的起点,未来会持续大力投入,并且,今年有望明确看到国产算力芯片的业绩实现从1到10跨越。第二,正如业界对“杰文斯悖论”的讨论,相信未来会需要越来越多的算力,只不过在不同的侧重点。第三,在软件应用端以及智能硬件端,国内有很多优秀公司,相信AI创新浪潮也会给这些产业链公司带来一系列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