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间,卓郎智能(600545)公布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0.3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亿元。2024年,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政策宽松窗口与地缘风险并存,经济波动导致国际市场纺织品消费需求总体疲弱,纺织行业外贸形势较为严峻。面对行业经营压力较大的困难挑战,公司正积极推进深化供给侧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以积极应对并有效化解当前挑战,开创更加稳健且可持续的经营局面。
行业有望触底企稳
报告期内,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价格过度竞争与生产成本上涨,海外市场受到地缘政治局势的影响,客户投资意愿下降,从而使得报告期内公司的订单同比减少。
虽然当前行业处于阶段性的低谷,但不少积极因素已经开始逐步显现。目前,国内纺机制造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主机需求以设备升级(替换老旧机型)为主,新增产能减少,由此可见,行业“内卷”趋势有所缓解。
而国内宏观政策也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进一步有力支持。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政府工作任务的首要位置,同时提到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两新”建设,旨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2024年7月和2025年1月又分别发布了加力支持的政策文件。
进入2025年,政策进一步释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扩大有效需求,扎实推进“两重”建设,加力支持“两新”工作,设备购置投资增长15.7%。同时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专项措施,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同时,行业智能化转型需求释放,《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推动纺织工业智能化发展,70%的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这将加速纺织机械智能化改造需求的释放。
放眼全球市场,纺机贸易额经历下降后,2024年四季度有企稳迹象,2025年我国纺机产品出口有望进一步提升,企业可以通过拓展新兴市场,构建多元化出口格局,对冲传统市场收缩风险。
从目前来看,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的“压舱石”效应释放,宏观存量增量政策协同发力。卓郎智能所处行业经营压力较大的困难挑战,有赖于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予以化解。
智能化转型进入深化阶段
当前,纺织机械行业具有很强的发展韧性,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把握产业科技革新、内需全面提振和高水平整合国际资源等战略机遇,围绕科技、时尚、绿色、健康,加快形成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产业新势能,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卓郎智能是全球范围天然纤维纺织机械领域少数能够提供从开清棉组、梳棉机、粗纱机、细纱机、倍捻机、转杯纺纱机以及涡流纺纱机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多年的经营积累及技术沉淀,公司形成了卓郎(Saurer)、赐来福(Schafhorst)、青泽(Zinser)、阿尔玛(Allma)、福克曼(Vokmann)、泰斯博斯(Texparts)等多个历史悠久、全球知名的纺织机械行业品牌。
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品牌的公司,公司主要从事智能化纺织成套设备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生产基地和销售公司分布于中国、德国、瑞士、印度等13个国家和地区,用户遍布全球超过130个国家与地区,其中生产基地主要位于中国、德国、印度等地,主要产品在全球市场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和领先的市场地位。
立足于深厚的行业根基与全球布局,卓郎智能正积极推进一系列前瞻性战略举措。一方面,聚焦天然纤维纺织机械领域,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效率和可靠性,满足全球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加大在纺纱短流程和绿色纤维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加速数字化与自动化业务开拓,配套引入先进数字化技术和物流搬运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帮助纺纱客户企业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通过智慧工厂管理系统实现对纺纱生产过程的高度智能化管理。此外,公司还将优化全球产能布局,聚焦核心市场,拓展新兴领域,如功能性纺织品、智能穿戴等,满足未来市场需求。
基于以上的战略引领,卓郎智能在报告期内针对各类纺纱机械领域以及基础技术的研发也在不断推进。其中,青泽(Zinser)最新款51型环锭纺纱机,成功签订一台2200锭的最长样机;Autocoro全自动转杯纺纱机第11代最新机型成功开发出首个中国客户,综合能耗降低超过10%;VGT玻纤机推出252锭超长机型;AutocardSC8梳棉机采用业内首创1.46米锡林直径设计,带来了全球最大的单机梳理面积;昇思幂智慧工厂软件管理系统成功落地实施服务于我国近年投资规模最大的纺纱企业。
放眼未来,纺织机械智能化转型进入深化阶段,A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设备控制、质量检测及生产优化。例如,加弹机、经编机等设备通过智能算法实现能耗降低15%—20%,效率提升30%以上。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卓郎智能正加速布局数字化工厂,推动纺织机械从单机智能向全流程协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