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
李映泉
2025-04-29 12:40
据沪深交易所数据统计,2024年被动权益类指数基金规模达3.96万亿元,首次超越主动权益基金(3.44万亿元),其中股票型ETF总规模突破2.9万亿元。业内普遍认为,指数时代已加速到来。此外,记者注意到,多家机构正纷纷加快布局指增基金,头部代销平台业务也将重点转向指数增强基金。
“指数基金快速发展,愈加受到投资者欢迎。主动基金获取超额收益难度增加,指数基金管理费率远低于主动基金,长期复利效应下成本优势显著;其二,指数基金是机构投资者权益投资的重要品种;其三,中证A500、科创综指等新指数迅速崛起,为投资者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指数基金产品。”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我国指数市场快速发展之时,场内ETF成为指数行业第一轮爆发主力。而场外指数基金拥有更广泛的大众客群、更灵活的投资策略,投资热度还在不断走高。公开数据显示,蚂蚁基金最新的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已超过3200亿元。作为头部代销平台,蚂蚁基金业务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风向标”。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多家机构陆续在蚂蚁基金上布局了更稳的“年年增”宽基指增基金,以满足投资者的配置需求。
“A股市场有获取超额收益的空间,指数增强基金结合了指数基金和主动基金的优势,能满足投资者对被动投资和超额收益的双重需求,场外个人投资者对其的需求潜力较大,是行业未来布局的方向。”富国基金副总经理李笑薇表示。
兴证全球基金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国内指数增强基金规模突破2300亿元。今年以来,指数增强基金的发行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据上海证券统计,今年以来,超78%指数增强基金跑赢了指数、获取超额收益,中证A500相关指数增强基金更是成为市场热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