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经历深度调整的2024年,光伏行业遭遇供需失衡、价格倒挂与融资紧缩三重压力。
而在行业洗牌加速以及行业周期波动的进程中,宝馨科技(002514.SZ)展现出强大的战略定力与经营韧性。公司最新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实现营收3.36亿元,净利润亏损7.67亿元,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通过优化资产结构、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及强化现金流管理,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储备构筑竞争优势
面对全行业营收普遍下降的严峻形势,宝馨科技2024年营业收入3.36亿元,同比下降42.16%。
在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行及市场竞争加剧的进程中,宝馨科技经营质量指标逆势提升,展现出强大的韧性。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激增167.97%,反映出公司在供应链管理及成本控制上的显著成效。存货周转率1.6优于行业均值,营业成本下降24%,凸显出宝馨科技的精益管理成效。
此外,宝馨科技通过转让低效资产,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资产流动性得到增强,总资产规模18.8亿元。这组“降速提质”的经营数据,折射出公司“断舍离”战略的果断——通过剥离低效资产,聚焦智能制造核心板块,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经营范式转变。
在“智能制造+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下,公司智能制造板块实现营收2.5亿元,占总收入的75.42%。设备配件销售作为主力产品,贡献营收2.5亿元,占比73.88%。公司年报披露,现阶段以技术储备和产能优化为主要方向,重点探索异质结(HJT)及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技术路线,瞄准下一代高效电池市场。
报告显示,公司研发投入1852万元,虽同比减少55.98%,但仍聚焦钣金结构件、充电桩等关键技术突破,为未来产品升级蓄力,年报显示,宝馨科技将研发更高效的液冷散热技术,提升充电模块转换效率,探索新型材料应用。从单一的液冷超充桩,拓展至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智能充电管理平台等,提供一站式充电服务。
新能源业务逆境谋变
尽管光伏电池及组件销售收入受行业价格战影响下滑,公司仍通过调整项目节奏、清理应收账款及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在市场端,则开辟“第二战场”,海外销售额逆增23%成为亮点,国外销售收入占比提升至41.84%,构建起抗周期缓冲带,彰显国际化拓展成效。
此外,年报透露出公司未来有望在智能制造方面继续探索充/换电设备海外市场,例如为欧美市场研发高功率、兼容多种车型的超充设备;为东南亚高温、潮湿环境研发具备特殊防护性能的产品。此前,公司就已在充换电领域推动“光储充换”一体化解决方案落地,上海、泉州等地的全液冷超充示范站大大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在行业普遍收缩战线的背景下,公司实施"攻守兼备"的转型“组合拳”。守势端,积极推进银团贷款事宜,协调9家银行稳定授信,确保不抽贷、不压贷,同时通过供应链金融和融资租赁补充流动性,并分期化解区域外逾期债务,保障现金流安全,筑牢资金安全垫;攻势端,深化智能制造产线升级、异质结技术产业化及综合能源场景创新,构建多元化增长引擎。宝馨科技明确“技术引领、生态融合、价值共生”战略方向,2024年完成高管团队换届,引入具备大型企业经验的管理层,强化战略执行力,同步推进组织架构优化,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机制。
尽管光伏行业短期面临产能过剩压力,但全球能源转型趋势未改。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将超5500GW,其中光伏占比预计为80%。虽然短期承压,宝馨科技的转型逻辑与“双碳”政策形成强共振,其异质结技术商业化进程恰逢TOPCon技术迭代窗口期,叠加钙钛矿技术储备,有望在2025年技术迭代周期中实现弯道超车,同时技术红利的转化有望打开估值重塑空间。(齐和宁)
校对:刘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