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邓淑斌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通常情况下,每年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定调,总体上与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当年全国两会的相关基调保持一致,但由于4月政治局会议召开通常是在一季度经济金融数据公布之后,其侧重点更聚焦于针对新的经济形势来部署二季度经济工作,对政策工具的发力点和力度大小也相对更有针对性、更为具体。尽管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通稿仅有1200多字,言简意赅,但在当前背景下,本次会议对当前经济工作的部署,对于引导市场预期尤为重要,其中的看点至少体现在如下六方面:
一是,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会议将“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作为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并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作为应对之举。
相较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本次会议重点提出的问题仅有一个,即“外部冲击影响加大”,意味着提升了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优先级别。由此提出“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的指导思想,并旗帜鲜明强调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持用深化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在具体工作部署中也提出了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提高受关税影响较大企业的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大服务业开放试点政策力度、反对单边霸凌行径等一揽子应对举措。从中可以看出中央坚持“以我为主”的战略定力和“聚力攻坚、尽在掌握”的战术应对,这将有利于市场主体提振信心,为后续应对外部冲击做好充分准备。
二是,对于二季度经济工作重心,本次会议延续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并进一步提出着力抓好“四稳”,稳住自身基本盘的要求。
较之2018年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对当时国内经济冲击,中央提出的“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本次会议提出的“四稳”直接连接广大居民生活与企业生产,且环环相扣,突出就业优先、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的民生导向,体现出当前中央对于“稳住自身基本盘”的更加重视,从而为“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提高有力保障。
三是,对于宏观调控政策,本次会议维持此前的宽松基调,但特别强调“加紧实施”和“用好用足”前期政策,并在最后重申“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体现了备足预案、相机抉择、谋定而动的政策意图。
针对财政政策,本次会议强调“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这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4%赤字率+超长期特别国债”举措相呼应,但侧重于落地进度和资金效率,意味着财政政策发力可能将进入提速阶段。4月24日财政部网站公告显示,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首次发行,其中20年期发行500亿元、30年期发行710亿元,这一发行节奏比去年提前近一个月时间。
针对货币政策,本次会议强调“降准降息,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关于降准降息,年初至今市场普遍有所预期,央行也在年初的2025年央行工作会议和3月18日的2025年第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例会上表示将“择机降准降息”。关于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因此,从本次会议表述来看,第二季度央行或有降准降息的相关安排,相比较而言,降息空间较为有限。同时,与传统全面宽松不同,当前货币政策更侧重于向定向投放、市场化引导、政策性融资并举的调控思路。
四是,对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第一大重点任务——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本次会议重点针对提振消费,特别强调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发展服务消费、加力“两新”“两重”,消费有望迎来明确利好。
长期来看,扩大需求的核心是创造就业岗位和提升收入预期。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要“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3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第一部分即为“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而本次会议提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进一步提出要清理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大对“两新”“两重”的资金支持力度,其中提及的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服务消费及其再贷款,值得关注。
五是,对于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本次会议结合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强调加强融资支持,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短期来,对于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可能通过内外贸一体化、出口转内销、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等措施予以帮扶;中长期来看,通过创新融资工具,为企业技术研发与应用提高持续的融资支持,更具有可持续性。债市“科技板”本质上是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问题,设立债市“科技板”,既是融资工具的创新,更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突破。结合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对于我国高带宽存储芯片等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相关产业的冲击,预计债市“科技板”设立、“人工智能+”行动实施的进展将有所加快,也将成为下一阶段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
六是,针对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住股市楼市”,本次会议仍然强调两市场的“稳定”,有利于稳市场预期。
针对房地产市场,会议着重强调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预计收储政策将更加灵活。针对资本市场,本次会议仍然提到“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体现了对资本市场的重视。而在4月份以来,A股市场在美国“对等关税”冲击下一度出现大幅震荡,期间推出的“稳股市”政策组合,呈现出工具箱充足、惠及面更广、注重预期管理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资本市场“稳定器”功能。因此,鉴于我国宏观政策面早有积极部署,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央行,所预留的“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都能够在关键时刻形成有效对冲,这无疑有利于A股市场的平稳运行。
校对:刘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