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间,节能环境(300140)披露2025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4.2亿元,同比下降0.2%;归母净利润为2.82亿元,同比上升42.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79亿元,同比上升44.7%;经营现金流净额为3.27亿元,同比增长7.2%。从单季度看,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创下了近7个季度以来的新高。
披露的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显示,公司拟以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元(含税),预计总派发金额为1.86亿元。合并中期现金分红金额,2024年度全年派发现金红利为3.72亿元,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61.42%。
央企平台叠加技术优势,主打板块毛利率超40%
公司的业务领域为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为核心的固废综合处置、节能环保装备及电工装备等产业,拥有独立完整业务运营系统。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固废综合处理、电工装备、环保装备、建造服务。
固废综合处理是公司的主打业务,其营收占总营收比例为85.64%,2024年该业务板块毛利率大幅提升至40%以上,主要系公司运营效率大幅提升,相较上年营收增长而成本下降。
2023年6月,公司收购中节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境科技)100%股权,将主营业务从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领域向生活垃圾无害化、能源化处置领域延伸,构建了新的盈利增长点。当前,环境科技已经成长为公司的主要盈利点,2024年环境科技实现营收52亿元,实现净利润超过10亿元。
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是“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企业。未来,创新央地合作模式,以央企为抓手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可能成为常态化手段。公司借助央企平台优势,将公司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相结合,推动产业及组织的资源整合,重点开发政府、工业园区和大型集团客户,大力推广固废综合解决方案、综合生态环境治理方案和综合环境服务。公司积极落实集团公司“长江污染治理主体平台”责任,主动参与、积极响应集团组织的各项对接活动,与地方政府及其他央企集团开展合作。
2024年在创新体系建设、重大项目实施、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引领及知识产权创造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部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省部级创新型中小企业6家,省部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部级研发平台2个;1家子公司获2024年度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其余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发改委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稳步推进。本年度主持或参与发布技术标准6项。五是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成效显著。全年累计授权各类技术专利216项,其中发明专利58项,核心技术壁垒加速构建。
“一核两翼三支撑”业务发展格局助力市场突破
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经过“十四五”期间的战略性重大资产重组,已形成“一核两翼三支撑”的业务发展格局。具体来看:“一核”是以生活垃圾焚烧为核心,“两翼”是协同处理多源固废业务和装备业务,“三支撑”是以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市场开拓支撑企业高质量持续发展。展望“十五五”,固废处理行业的商业逻辑、市场格局、技术创新都将发生新的转变,公司将依托既有产业基础,持续巩固生活垃圾处理主业的核心竞争力,秉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和绿色技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公司持续提质增效,强化区域级资源统筹,加大集中采购力度,持续拓展对外供热等多元化市场,2024年外供热力较2023年增长超过30%。
2024年公司固废处理总量2015.87万吨,上网电量53.65亿度,对外供汽量14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59.1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05亿元,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4.51%。截至年报出具日,公司拥有47家从事垃圾焚烧发电业务的项目公司,业务开展遍布全国16个省,依托自身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的技术沉淀与央企的品牌优势,与16个省内多个城市的当地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开展长期业务合作。公司已与全国多区域当地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全国性产业布局。(秦声)
校对:刘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