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中长期维度三大高确定性趋势仍是选择重心
在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前,中美贸易谈判可能进展有限。国内的政策是托底和应对式的,4月只是第一波以试验和预防为特征的政策。筹码出清相对彻底且对业绩不敏感的主题阶段性占优。市场整体情绪位置不算低,再次“高切低”还是5月的应对策略,科技板块相对医药和消费更接近冰点,对风险偏好回升更敏感。
贸易战仍处僵持阶段,短期国内也以试验和预防性政策为主,既没有强刺激也没有妥协式协议是当下的现实情形。因此中长期维度选择行业有三大高确定性趋势:中国科技自主可控的认可度、必要性和确定性进一步加强;欧洲在国防、基建、能源和工业等领域的需求料将开始增加;中国与非美市场的贸易和技术合作料将进一步加强。
行情节奏上,4—5月或是一轮筹码出清后的交易型机会,待下半年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步后,到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前,是基于基本面逻辑做配置的最佳时间窗口,届时核心资产将明显占优。配置上,5月关注新技术和产业题材轮动、海外科技映射链修复以及服务业扩内需政策落地。
招商证券: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持续提升
4月政治局会议稳定资本市场的表态结合4月中上旬一系列坚决的救市举措,明确了决策层坚决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决心,因此后续A股整体下行风险可控,叠加后续随着业绩披露期结束,再度进入业绩真空期,以及在经济整体稳定,流动性充裕背景下,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持续提升。
从政策角度来看,主要建议关注两个方面:人工智能和自主可控领域,建议重点关注科技自主可控领域,国产替代(高端芯片/基础软件)、产业体系(算力/数据要素)。长期来看,消费是全年政策毋庸置疑的主线。因此,纵然短期出台消费超预期政策的预期落空,但从全年来看,消费都将是政策的主要抓手,建议持续关注。重点建议关注,以旧换新有望扩围的领域以及会议重点提及的服务消费领域。
华泰证券:锚定内部确定性
上周国内政策预期与外部关税反复交织,A股延续缩量回升。随着政治局会议召开、业绩期和关税扰动第一阶段进入尾声,市场或迎来短暂的“空窗期”,资金观望情绪渐浓,等待新的变量出现选择方向。
大势上,政治局会议强调“底线思维”、对风险偏好形成支撑,但关税变数仍存,节前或维持震荡格局,后续关注中美关税谈判进展、“五一”假期期间高频数据和美国4月非农等。关税政策和国内应对仍是中期交易主线,但短期紧迫性降低,建议将视角聚焦在业绩披露后基本面线索的挖掘。配置上,不确定性下赔率优先,中期维持红利+内需+自主可控的哑铃组合,边际增配服务消费和科技中高性价比品种。
银河证券:建议关注三大方向
近期公募基金一季报显示,主动偏股型基金在板块与行业配置上出现变化。2025年第一季度科创板和北证的配置比例明显提升,而主板和创业板配置则持续回落。行业方面,基金在科技制造领域加大布局,重点聚焦汽车、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在涨价预期下,有色金属配置热度上升,大消费板块受到青睐,非银金融和地产链关注度提升,但整体仍属低配。
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提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表述,释放更积极的政策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为A股提供坚实支撑。配置上,建议关注三大方向:一是红利板块,估值具备吸引力,业绩稳健、防御属性强,有望受益于中长期资金流入;二是科技板块,政策持续支持,产业自主可控加速,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三是大消费板块,扩大内需战略强化,政策密集支持服务消费,“两新”政策扩围提质,带动行情修复。
长城证券:从熟悉中寻找不同,维稳中有增量
4月政治局会议的表述相对符合市场预期,仍是强调底线思维,但是“底线”中带有“增量”的色彩,对于科技和消费的方面有较为重点的着墨。力度和节奏上倾向于“徐徐图之”。一方面,需要留有政策工具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另外一方面,既着力于让经济平稳运行,又要发力促使科技进一步突破,让经济有新的增长点。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依然建议关注红利板块,重视经济周期下大类资产的价格规律,而科技板块中的半导体设备、AI芯片、光通信与服务器等“硬科技”细分赛道则作为未来经济的增长点,既有向上的产业趋势又有政策重点支持,都是值得在性价比突显之际重点关注的板块。
光大证券:公募仓位释放积极信号
一季度偏股型基金仓位有所抬升,港股仓位创历史新高。分行业来看,偏股型基金加仓集中在TMT、内需消费以及资源品板块。除前30大重仓股占比以外各个口径下的持股集中度均持续抬升。这或许意味着公募基金对于市场的分歧正在减小,结合仓位抬升及行业端配置的变化,可能同样是较为积极的信号。
4月上市公司财报集中披露,资金需要重新锚定价值中枢,叠加机构调仓换股需求增加,投资者行为趋于谨慎,共同推动市场进入调整整固阶段。4月政治局会议强调底线思维,提出“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后续四条政策主线落地值得期待市场在未来或将处于“弱现实、弱情绪”或“强现实、弱情绪”情景,对应于防御与顺周期风格的轮动。
华创证券:内需压舱石
继续维持当下布局黄金坑的观点,回调即是配置机会。站在二季度时点,对于政策端的市场预期应更多放在既有政策的加速实行完毕,年内增量政策或需要等待7月政治局会议基于二季度经济基本面的进一步磋商。
在外部冲击不确定性延续的背景下,内需与自主可控产业链所代表的较强确定性将成为资本市场关注重点。其中,消费板块为内需领域的主要代表,当前低估值为其提供了安全边际与向上弹性的共振可能,同时更多政策资金投向消费者,且主要围绕耐用品消费补贴展开。中美科技领域战略角逐则推动自主可控产业链格局重构。美国在基础研究和资本开支上领先,而中国在STEM专业毕业生数量和部分制造端技术方面有优势。展望未来,中国凭借庞大消费市场和完整工业体系,技术迭代效率更高,有望通过场景应用反哺技术突破。
财通证券:一季报强化“以内为主”主线
继汇金等国资增持ETF后市场情绪逐步企稳,本周在宽基ETF流入放缓背景下,全A日均成交额回升至万亿元以上,融资盘也转为流入,显示风偏有所好转。大盘延续震荡修复,已逐步接近关税冲击前位置。
从最新一季报来看,全A业绩修复,内需相关的食饮景气延续、消费龙头公司表现更优。配置上“以我为主、以内为主”,重视内需支撑+政策预期的大金融地产链、消费、央企重组三大权重方向,有业绩支撑+胜率催化+补涨动力+赔率性价比,仍是当前阻力较小方向。
开源证券:抓牢“底线思维”下的确定性
从4月25日政治局会议可以看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和“底线思维”是本轮政策应对“外部冲击”的核心思路。国内对冲对美出口可以关注三个维度:国内扩大内需以及财政刺激等政策、科技创新下的全要素生产力提振、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和出海。
基于此,重视四个行业方向:科技成长“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消费“政策+内生复苏”;成本改善驱动;出海结构性机会。把握一个底仓逻辑:绝对收益思路下的中长期底仓“红利+黄金”,辅以高股息优化思路增强底仓收益,如沪深300增强、央国企红利蓝筹。
财信证券:聚焦扩内需与AI产业投资方向
4月份政治局会议政策总基调既积极有力,又留有余地。预计“五一”假期之前市场或以继续震荡整理为主,操作方面以防守型策略为主。“五一”假期之后,在海外关税扰动、国内政策加力、上市公司年报及一季报等密集落地后,市场有望走出震荡向上的结构性行情。
5月份随着海外关税战对市场扰动效应逐步消退,市场大概率重新回归扩内需以及AI产业趋势驱动逻辑。方向上,可适当关注受益扩内需的消费板块(尤其是服务消费)、高股息防守板块;中长期A股配置价值凸显,关注业绩高景气的AI产业链、自主可控方向的低吸机会。
责编:战术恒
排版:刘珺宇
校对:刘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