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和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会议对于当下经济形势的定调以及后续经济工作的安排意义重大,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东北证券研究咨询分公司总经理李冠英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明显回升向好。特别是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不变价同比增长5.4%,环比上年四季度增长1.2%,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为进一步坚定各方发展信心、积极有效应对困难挑战、不断稳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指明前进方向和发力重点。
李冠英指出,此次政治局会议的后续经济工作安排,有五个重点方向值得关注:
第一,“稳中求进”是核心诉求。面临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一些冲击、面临一些挑战不可避免。在本次会议通稿中,共计提到15次“稳”字,明显超出上年12月政治局会议的13次,和9月政治局会议的8次,足以体现出政策对于“稳中求进”的诉求之强。“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定外贸”“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等方面均被重点提及。在“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大背景下,“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成为后续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二,“政策支撑”是基本保障。本次会议对于政策发力的表述明显更为积极。会议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会议对于后续政策工具使用的表述也更为具体,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降准降息、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均在会议中有所提及。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均得以大力推进和广泛使用。事后来看,2022年是财政政策相当积极的年份,后续财政和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加码可期。
第三,“改革开放”是动力源泉。会议强调“要坚持用深化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中长期的国内经济结构转型与短期的外部冲击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重要矛盾,无论是推进我国经济由“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驱动”的结构转型,还是支持我国经济由以地产基建为代表的旧动能向科创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的产业转型,都需要“深化改革开放”来提供不竭动力。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大服务业开放试点政策力度、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都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具体体现。
第四,“提振内需”是发力方向。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对于外需市场形成剧烈冲击,在这一环境下发力提振内需势在必行。一方面,大力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发力方向,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也指向通过“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减轻市场主体面临的外部冲击。另一方面,提高投资效益也在提振内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均为后续推进投资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第五,“科技创新”是破局方法。推进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和新型支柱产业的涌现和打造必不可少。会议强调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大力推进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在政策支持下后续科技创新领域的蓬勃发展和国产替代仍然大有可为。
李冠英表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可能掀翻中国经济这片汪洋大海。在政策发力支持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和推进下,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方向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校对:李凌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