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亿时空: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25.25%,光刻胶树脂打开新增长空间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04-27 19:05

在经历长达五年,针对高技术壁垒、核心材料国产替代领域的持续攻坚研发后,八亿时空(688181)于2025年一季度交出了一份崭新的“启航答卷”。最新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37亿元,归母净利润7660万元。进入2025年后,公司多措并举,积极调整经营状态,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2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25%,正式开启八亿时空的高速增长元年。

一季度利润的增长,得益于主营业务景气度的全面提升。液晶材料板块在全球市场需求平稳增长的背景下,带动公司在高对比度电脑显示、车载液晶材料等需求旺盛的多个品类领域销量增长,已实现多产品向头部客户批量供货,进一步夯实公司在高性能液晶显示材料领域的重要地位。同时,公司持续强化降本增效管理,一季度营业成本与期间费用控制效果逐步显现,整体盈利能力回升基础稳固。

光刻胶树脂实现量产,国产替代迈出关键一步

公司光刻胶树脂业务完成百公斤级量产,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在市场的观望、客户的验证过程中,八亿时空稳扎稳打,迅速完成了与众多半导体材料头部企业的合作、送样、验证,将在2025年迎来国产光刻胶树脂吨级量产的元年,也奠定了公司从显示材料延伸至半导体核心材料的关键支点。

年报显示,公司旗下的上海八亿时空作为光刻胶树脂的技术平台,已实现KrF树脂产品百公斤级稳定出货,多个型号通过客户验证并实现销售。PSPI产品也在报告期内完成客户端验证,为进一步拓展在先进封装与显示驱动等领域的材料供应奠定基础。

KrF树脂作为13nm及以下节点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材料,其制备工艺复杂、纯度要求极高,长期被日美企业所垄断。八亿时空此次完成从小试、中试到量产的转化过程,意味着其产品已具备进入晶圆厂量产线的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公司已启动浙江上虞基地树脂产线建设,预计2025年可实现吨级量产,届时公司将迈入“百吨级”供应商梯队,为国产半导体材料提供关键补位。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技术体系上已构建起覆盖分子结构设计、合成路线优化、工艺稳定性验证的全流程平台,在KrF、PSPI两大方向具备核心优势。管理层在年报中明确表示,将以光刻胶树脂为切入口,持续拓展高端半导体材料布局,构建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栈。

该方向正好契合当前国家推动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提高供应链安全的政策趋势,也回应了资本市场对国产替代路径的高度关注。结合公司此前获得国内知名光刻胶厂商的战略投资,其在产业链中的协同地位也正逐步强化。

多项目建设落地,产业布局进入收获期

八亿时空在多条业务线上同时推进产能扩张与新产品研发,从显示材料向半导体材料、医药材料延伸,展现出战略布局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在液晶显示主业方面,公司持续巩固既有优势,在高性能电视、电脑显示器及车载液晶材料等多个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高性能电视用液晶材料实现客户认证并顺利量产,有效解决残像、污渍等显示缺陷问题;高对比度电脑显示材料通过测试,具备后续规模供货条件;车载液晶材料方面已有两款产品实现销售,并通过多家客户测试。此外,公司还成功实现一家新客户量产,另有两家客户完成测试验证,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在扩产方面,公司多个重点建设项目迎来集中落地。位于浙江的上虞电子材料基地已全面结项,核心生产车间与配套设施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部分产线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该基地将承载未来半导体材料尤其是光刻胶树脂的规模化生产,具备长期战略意义。

医药领域方面,沧州基地的高级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项目也于年内顺利结项,开始试生产并逐步推动产能释放。沙库巴曲等重点项目完成中试,部分精神类药物中间体产品已在客户端完成验证,为后续订单放量打下基础。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新材料项目也取得阶段性突破,其产品纯度达到军工级标准,验证了公司在高端材料领域的工艺实力。

综合来看,八亿时空上市以来的长远布局,在长达五年的持续科研投入、扎实稳固的谨慎经营下,将有望迎来2025年的众多成果开花落地,并建立较深的技术护城河,迎来更具张力的发展阶段。(CIS)

责任编辑: 臧晓松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