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锐国际去年营收首破百亿元 业务增长、技术升级与出海布局并进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王小伟2025-04-25 20:26

4月25日晚,A股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科锐国际(300662.SZ)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报。

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双增长。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7.88亿元,同比增长20.5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2.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3.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员工限制性股票成本和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8.04%。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3.03亿元,同比增长25.1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5,778.39万元,同比增长42.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619.63万元,同比增长103.24%。

构建产业转型核心人才供应链

在企业增长模式经历深刻变革、人才市场供需格局不断演变,需要有高度的战略敏锐性,紧随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不断深化新兴产业布局。

去年,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新能源等多个新兴产业岗位需求持续增长。科锐国际通过中高端猎头、独立顾问、专家智库等多元化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深度赋能大客户群体,为央国企、科研院所、头部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等各类用人主体引聚核心关键人才,成功构建新质人才战略支点,抢占人才高地。

同时,公司坚持“垂直商圈”“岗位聚焦”策略,纵深拓展目标商圈重点岗位,深度挖掘区域内的科技初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独角兽企业,以及细分赛道上的隐形冠军、瞪羚企业等,打造创新力与韧性兼具的人才供应链。

报告期内,公司中国大陆业务增长趋势明显,营业收入达94.90亿元,同比上涨28.67%;线下业务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44%。

其中,灵活用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42%,招聘类业务收入持续复苏。2024年公司服务客户数量超过6,000家,为国内外客户成功推荐中高端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岗位近20,000人;在册灵活用工业务的岗位外包员工及兼职专家45,500余人,灵活用工业务累计派出499,473人次。其中以技术驱动为导向的IT研发岗位、基于AI多模态和大模型落地需求的数据岗位、企业数字化转型岗位增长显著,此外,在工业研发与生产类岗位中,新能源与汽车领域和半导体生产领域的技术、技能岗位需求增长强劲。

AI技术赋能提质增效

科锐国际去年总技术投入1.69亿元,新技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4.18%。在内部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及财务管理、外包员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信息化数字化方面,公司深度融合 Agentic、RAG、强化学习等前沿技术,对技能与招聘领域的行业级预训练语言模型 CRE以及 Match System 匹配系统进行持续迭代升级,进一步提高了招聘场景的AI匹配能力与精准度。同时,成功构建起多机多卡的小规模GPU集群,为数据处理和模型运算提供强大算力。

目前,Match System 匹配系统已全面应用于获客、寻访以及内部协同合作等多个业务场景,并且正逐步向禾蛙平台等产品开放,有效提升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对人力资源产业互联平台禾蛙进行全面重构,依托AI技术,在匹配算法、服务流程以及生态伙伴合作机制等多个维度的精细化打磨与创新,提升平台项目合作交付效率。

截至报告期末,禾蛙生态累计注册合作伙伴15,500余家,同比增长20.09%;累计注册交付顾问144,600余人,同比增长21.77%;累计交付岗位12,700余个,同比增长117.64%。

赋能中企出海全周期需求

在企业出海步入“品牌出海”与“链式出海”深度融合的4.0新阶段之际,科锐国际也在持续拓展海外业务版图。

一方面,公司在英国、美国、荷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设立了10余家分支机构,构建起广泛的海外服务网络。

另一方面,公司深度联动旗下深耕欧美市场的专业人才服务子公司 The IN Group。依托其多元化品牌矩阵,凭借全面的人才解决方案以及完善的服务网络,为中国企业提供涵盖初级人才招聘到高管人才访寻、短期灵活用工到长期人才获取、专业业务咨询到雇主品牌搭建等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多维度支持了金融、汽车等中国出海企业及海外本土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供应链搭建。

公司方面表示,面向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浪潮,人才已然屹立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最前沿,人力资源服务业亦紧跟产业跃升的步伐,携手向新、向智、向未来。作为连接人才、服务人才且秉持“以人为本”理念的行业典范,科锐国际将持续为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企业筑牢人才战略基石,更要积极拥抱AI技术革命,探索智能化服务新范式,以创新驱动行业变革与发展。

责任编辑: 康殷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