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首季减少8100亿 4月强势回升 存款搬家带来增量资金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谢忠翔 刘筱攸2025-04-25 06:44

证券时报记者 谢忠翔 刘筱攸

受债市阶段性调整、季末理财回表等多因素叠加影响,银行理财一季度末规模较年初明显回落。

日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以下简称《理财市场一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市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9.14万亿元,较年初下降约8100亿元,其中理财公司规模较年初减少约5700亿元。此外,证券时报记者此前获得的数据显示,规模排名前14的理财公司及其母行存续产品规模,仅今年3月单月的存续余额就减少逾1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4月,银行理财规模强势回升。同时,存款搬家现象有望进一步为银行理财带来增量资金。

规模回落约8100亿元

《理财市场一季报》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场共有存续产品4.06万只,同比增加0.67%;存续规模为29.14万亿元,同比增加9.41%。其中,理财公司旗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的比重达88.33%。

从环比数据来看,今年3月末全市场存续产品规模较年初有较大回落,下降约8100亿元。其中,理财公司规模环比下降约5700亿元,合计存续余额为25.74万亿元。

事实上,今年一季度规模的回落主要来自3月份:受降准降息预期延后、股债“跷跷板”效应、银行卖债兑现收益、银行迎来季末时点存款考核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而今年1月及2月,主要理财公司的总体规模仍在增长。

记者此前获取的数据显示,市场规模排名前14家理财公司(及其母行管理口径),仅今年3月的存续余额就减少超1万亿元。

分主体来看,3月单月,仅兴银理财和华夏理财处于规模净流入状态,其余12家理财公司管理规模环比均下降。而纵观整个一季度,仅有兴银理财、华夏理财、中信理财、光大理财、民银理财、中邮理财这6家理财公司实现了规模正增长,其余8家理财公司规模呈现净流出态势。

据记者测算,产品货架上不同类型理财产品的余额变化,有明显差异。据《理财市场一季报》,今年3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8.3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7.22%;据测算,该类产品规模较年初下降约8200亿元。

对比记者此前获取的14家主要理财公司数据,流动性最高、收益率最低的现金类理财产品以及受债市盘整影响最大的固收纯债类产品,“失血”最多。其中,现金类理财产品规模仅3月单月就下降近4000亿元;非现金纯债类产品余额3月单月减少超5000亿元。

据《理财市场一季报》数据,含权益资产的产品类别中,混合类理财降幅较小,权益类理财产品则明显增长。据测算,3月末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较年初小幅下降约100亿元,降至0.72万亿元;权益类产品则较年初增长约200亿元,存续规模升至约800亿元。

今年4月初,包括中银理财、中邮理财、交银理财、浦银理财、苏银理财、杭银理财在内的多家理财公司发声,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其中,多家理财公司表示,将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方式持续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

存款搬家带来增量资金

尽管银行理财规模在3月末这一特殊时点出现回落,但进入4月份之后,规模便再度回升。

据中金公司研报,4月份第三周(4月14日至20日)理财规模继续增长,环比抬升约3200亿元。现金管理类、最小持有期、非现金类日开式产品和封闭式产品,分别回升400亿元、1300亿元、900亿元和700亿元。

另一个积极因素在于,近期包括多家股份行和地方中小银行纷纷宣布下调存款利率,由此带来的存款搬家现象有望为银行理财带来增量资金。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4月份,全国多地农商行、村镇银行以及部分民营银行,均对存款利率有不同程度下调,下调后的定期存款多数已经跌至2%以下。

对比来看,银行理财年化收益率则有所回升。国信证券非银分析师孔祥团队在研报中表示,2025年3月份银行理财规模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56%,回升明显。4月份随着存款回流理财,叠加当前产品吸引力逐步提升,4月份规模有望增长约0.8万亿元至1.2万亿元。

《理财市场一季报》显示,2025年年初的资产配置情况也表明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等资产比例出现下滑。具体来看,3月末银行理财配置的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为23.3%,较今年初下降0.5个百分点;配置同业存单占比为13.5%,较今年初下降0.9个百分点。

避险情绪出现阶段性强化

作为以固收资产为主的资管产品,银行理财仍在避险情绪升温的市场环境中,为投资者创造可观的收益。

据《理财市场一季报》,2025年一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060亿元。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20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740亿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理财从业人士担忧理财负债端资金来源短期化的情况。他表示,无论从行业数据看,还是基于自身的观察,新发理财产品的期限都在持续缩短,客户的风险偏好也在下降,低风险等级的产品依旧是渠道主推对象。

进入4月,由于美国滥施关税,致使全球市场不确定性上升,资产价格波动也随之加剧,这无疑给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专业机构增加了投资难度。当前,债市的走向受市场密切关注。

平安理财表示,美国滥施关税及金融市场动荡所驱动的避险情绪阶段性强化,为债市行情提供了有力支撑。二季度降准降息窗口有望打开,若外部风险升级,国债收益率还有望突破前期下限,可考虑增加久期与信用债的配置。

在权益市场方面,平安理财认为,国内股市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且相对海外市场或有一定的超额收益空间,短期建议等待市场企稳,结构上关注内需发力板块以及对美反制的受益板块。

国信证券表示,对于银行理财,在资产与产品端可进行如下布局:一是开启避险模式,优先配置存款和中短久期信用债;二是在无风险资产收益低、风险资产波动大的情况下,力推负债端成本下行;三是待波动率下降后,择机发展多元产品体系,包括权益和跨境产品。

责任编辑: 孙孝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