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双方已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经贸互补性不断增强。江苏作为开放大省,与东盟经贸合作持续升温。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1—3月,江苏对东盟进出口2435.5亿元,同比增长22.3%。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3年多、中国—东盟自贸区加快迈向3.0版本,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新机遇。
近日,走进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物流车间,一批价值39万元的单面铜版纸已打包完毕,即将发往越南。该公司主营各类纸浆、纸品,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铜版纸生产企业之一。多年来,企业不断践行循环经济和绿色造纸的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批高端“太空梭”系列铜版纸就是其工艺升级的成果之一。
“凭借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我们出口到越南的铜版纸,进口国关税由6%直接降为0,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该公司物流部经理尹俊伟表示,企业综合运用东盟和RCEP等项下关税减让政策,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国的贸易额逐年增长,今年一季度对东盟地区进出口超10亿元,同比增长17.7%。
同样凭借技术实力得到东盟国家客户大力认可的,还有江阴贝卡尔特合金材料有限公司。近日,该公司一批价值1184美元的镀铜钢丝,顺利申请到南京海关所属江阴海关签发的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凭借该证书这批产品出口至越南时可享受7.5%的关税优惠。“我们重点关注东盟市场,通过合理选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和RCEP协定原产地优惠政策实现降本增效。今年1—3月,我公司累计有231.65万美元的货物申领了原产地证书,可享受目的国关税优惠约50万元。”公司物流部门负责人黄文明介绍道,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出口东盟市场货值较去年同期已实现翻倍。
“朋友圈”联系加深之际,江苏与东盟产业链合作也更加紧密。近日,在位于张家港的江苏东渡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部生产车间内,一批批自主研发的婴童服装面料装箱待发,即将运往两千多公里外的公司越南工厂进行深加工。与此同时,在越南工厂内,我国出口的针织染色布等料件正快速转化为成品,即将返销国内电商平台。
这一中越纺织业“内外联动”的高效新模式,源于海关推行的出境加工政策。“出境加工让‘两头在内、中间在外’成为可能。”东渡集团物流部经理殷建敏解释道,“国内保留研发设计、关键面料生产和终端销售,海外工厂主要负责加工环节。”去年1月,东渡集团在南京海关所属金港海关指导下,仅用1个工作日便完成首本出境加工手册办理,实现国内研发、海外加工、返销内需的闭环运作。截至目前,金港海关已为5家张家港纺织企业办理出境加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