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正眼科转型效果显著 眼科业务成为核心引擎 高端化+数智化战略驱动未来增长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秦声2025-04-24 12:11

4月23日晚间,光正眼科(002524)披露2024年年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907.34万元,同比增长77.54%。

资料显示,光正眼科主要从事眼科医院的投资、管理业务,致力于成为行业最受尊敬、最具影响力的眼科医疗机构;目前已经在上海、成都、重庆、郑州、南昌、呼和浩特、济南、青岛、无锡、义乌等10个中心城市开设了14家专业眼科医院和3家眼视光诊所,为全国各地的广大患者提供覆盖眼科全病种的专业性诊疗服务,技术水平及业务规模均处于民营眼科行业中领先地位。

报告期,国内消费疲软,行业竞争日趋加剧,光正眼科眼科板块受到相关影响,收入有所下滑;钢结构板块受外部行业整体下行压力更为显著,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能源板主要采用对外租赁的业务模式,租金相对稳健,相关业务收入保持稳定。针对上述情况,光正眼科将继续秉持高质量稳健发展的宗旨,扎实推进组织经验沉淀,强化标准化流程化建设,深挖内部潜力,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对白内障等业务条线的组织经验进行沉淀,并制定相关机制,鼓励优秀员工优秀经验在组织内部的沉淀与传播;同时,各事业部在本报告期内持续对各院区开展专项赋能,深入各院区现场进行业务指导,拟定专项改善提升方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业务运行效率;同时持续强化成本管控,努力提质增效。

此外,报告期内,光正眼科积极推动白内障、屈光业务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白内障方面,公司顺应患者对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要求提高的趋势,重点推广飞秒白内障、屈光性白内障等高端晶体与术式,从单纯的复明性白内障手术转型升级至高端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满足中老年患者对于高品质视觉质量的需求;屈光方面,公司顺应患者对清晰视觉要求不断提升的趋势,打造精准术式,提升产品侧差异化竞争力,精准术式收入占比明显提升。

从数据方面看,光正眼科屈光项目和白内障项目仍然是公司核心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8亿元和2.88亿元,合计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61.15%,且毛利率分别保持在43.86%和49.87%,凸显高附加值业务优势;此外,眼科手术中眼前段项目、眼后段项目和视光服务收入也分别增长10.05%、9.55%和3.16%。

眼科业务发展的背后是学术及学科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医教研服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合作成立“眼健康创新技术联合实验室”,在角膜交联治疗领域取得创新型突破;与江南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助力江南大学医学院就“眼科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及应用领域”展开相关科研项目,并共建江南大学新视界眼科研究中心;还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系列子刊等发表SCI论文4篇、主办高水平学术活动等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科研成果,帮助诸多优秀眼科人才实现了跨越式成长,同时提升了公司医研能力、强化了学科建设,保持乃至引领行业高、新医疗技术发展。

此外,报告期光正眼科坚持秉承“无公益,不光正”的公益理念,坚持用“技术+公益”提升社会公信力,深入西藏、青海等高海拔地区开展复明手术,这也是公司第七次“进藏光明行”。

AI是未来全行业发展的全新领域,光正眼科作为眼科医疗行业领军企业,也将加速布局AI在眼病预防、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打造“智慧医疗”的眼科医院。

对于未来发展,光正眼科在年报中表示,未来三年,公司将继续坚定实施“聚力眼科医疗业务,将深化智慧医院建设,以‘医疗+AI’为核心,全面推动服务智能化、管理精细化与运营数字化升级,加快整合辅助产业”的核心战略,推进“以白内障为基础,屈视光为中心,眼表(干眼)眼整形为突破”的路线,深化业务结构转型。光正眼科通过高端化转型与精益管理,已初步构建以眼科为核心的增长模型。未来需依托技术升级、数智化创新及资源整合,突破盈利瓶颈,在激烈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增长”。(秦声)

校对:王朝全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