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曹晨
电商行业迎来重大变革,拼多多、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多家主流平台近日宣布对“仅退款”规则进行调整,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平台不再主动介入。这标志着曾在电商行业引发诸多争议的“仅退款”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电商平台用行动反内卷,平台规则治理也开始回归基本商业逻辑,电商生态有望在规范中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仅退款”政策最早于2021年由拼多多推出,随后被京东、淘宝、抖音、快手等主流电商平台相继引入。在电商红利逐渐消退、市场竞争转向存量争夺的背景下,各平台纷纷将“仅退款”服务作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该政策也逐渐成为了电商行业的“标配”。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规则的弊端逐渐显现。一些消费者和职业“羊毛党”开始滥用“仅退款”权利。商家面对不合理“仅退款”要求,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只能无奈承受“货款两空”的损失。
如今,在商家服务意识和水平大幅提升背景下,取消“仅退款”可谓水到渠成,这一变化具有多重意义。从政策层面看,符合国家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让竞争环境更健康。对商家而言,平台正在弱化“裁判员”角色,给予商家更多自主权。商家能根据实际情况与用户协商,减少不合理退款带来的损失,促进电商行业的良性循环。对消费者来说,“仅退款”退出并不意味着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平台仍会保留退货退款和必要时介入机制,并通过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对诚信消费者和商家进行保护和激励,对恶意行为进行约束和惩戒。
诚然,取消“仅退款”只是平台规则优化的一小步。目前,电商行业在规则治理上仍存在一些挑战,如“自动跟价”“全网比价”“全网低价”等机制常被商家诟病。部分平台为了吸引消费者,强行压低商品价格,这不仅压缩了商家的利润空间,还助长了低质低价竞争风气,最终将反噬消费者利益。因此,平台规则治理应注重长远发展,通过建立商家信誉体系、提高商品质量等措施,引导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从而塑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