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发力自主可控市场机遇 智能硬件深化线下渠道布局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阮润生2025-04-23 21:52

经历近两年业绩波动,科大讯飞(002230)2024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回升,经营现金流大幅改善。

在4月22日科大讯飞举办2024年度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表示,关税战与科技竞争背景下,公司将迎来更多自主可控的市场机遇,当下的挑战有望在未来实现优劣势转换,逐步发展为战略优势。另外,公司智能硬件将深化线下渠道布局,下一步也将发力穿戴式设备与智能医疗设备。

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对于美国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影响,刘庆峰表示,该事项不会对科大讯飞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回顾来看,科大讯飞2019年被美国政府纳入实体清单,2022年又被极限施压,在面对美国政府制裁的过程中,公司核心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平台已逐步实现全面自主可控。目前科大讯飞的收入以内需为主,供应链自主可控。

中美科技博弈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领域自主可控的市场需求将更加迫切。美国最新出台限制英伟达对华出口H20芯片。

刘庆峰指出,本次关税战之后,美国在打压中国科技发展,对华技术封锁极有可能持续升级,如果国外高端算力芯片对中国彻底断供,其他厂商基于英伟达算力的优势就无法持续,而科大讯飞坚持在国产算力上进行训练,虽付出额外算力成本和时间代价,但在未来战略竞争更激烈、美国完全断供的情况下,这些付出将转化为优势。

据透露,由于国产算力生态在软件生态上的短板,为了完成国产算力的适配和优化并大幅提升训练效率,训练效率相比英伟达A100从55%提升到85%,导致讯飞自主研发的大模型迭代要晚于业界一流水平2至3个月。

刘庆峰指出,科大讯飞基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全栈自主可控和丰富技术产品积累,也有能力在不受美国制约情况下给世界第二个选择,向“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提供多语种大模型和整体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市场增量空间。

随着开源模型引发广泛关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建设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不过,开源模型达不到行业模型所需要的高可靠度使其难以深入规模化行业落地。公司认为在国产算力自主可控性上,做的业界最好的闭源系统符合未来产业发展的刚性需要。

4月20日,科大讯飞深度推理大模型讯飞星火X1迎来全新升级,显著提升知识问答、数学能力等通用任务完成效果;在模型迭代中,科大讯飞可以实现更灵活的参数规模调整和更深的训练优化,行业大模型相较于通用大模型效果平均提升10%;应用落地上具备成本优势,在小规模并发推理服务上,单台服务器支持的并发路数高三倍。另外,“飞星二号”一期项目的成果已经在2025年初投产,未来算力还会提升。

现金流好转

经历2022年、2023年业绩波动,2024年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收233.43亿元,同比增长约19%;归母净利润实现5.6亿元,同比下降近15%,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约六成;2025年一季度营收约46.58亿元,同比增长近28%;归母净利润亏损近2亿元,同比收窄。

主要财务指标中,科大讯飞现金流大幅改善。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表示,去年通过优化回款工作机制,加强常态化回款催收工作,另外,公司业务结构改善,在C端收入占比有提升,销售回款率较高,B端选择了回款情况较好的行业,G端也优先选择财政情况较好以及专项债项目支持的地区,提升回款及时性。

去年科大讯飞资产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合计10.72亿元。据介绍,公司近年累计坏账发生金额约2000多万元,应收账款实质违约风险极低。公司应收款主要来自于政府部门,在中央所要求的政府化债的背景下,下一阶段可能会出现比较好的趋势。

另外,2024年科大讯飞人均收入、人均毛利相较于2023年都有明显上升。公司副总裁、董秘江涛介绍,在业务结构上,公司有关低毛利率诸如系统集成类、定制开发类的业务占比在下降,软硬件一体化的产品收入占比在上升,整体趋势日益向好。随着产品化程度的提高,不仅毛利率会更加清晰,而且最终的利润也会更加有保障。

去年科大讯飞以学习机为代表的教育C端硬件实现翻番增长,今年一季度也是实现接近翻番。刘庆峰表示,今年科大讯飞将持续深化线下渠道布局,加大中心城市渗透力度,以及推动渠道向全国下沉。另外,今年一季度讯飞办公本收入增长50%,毛利增长翻番,而且在海外也大受欢迎,下一步公司将发力穿戴式设备与智能医疗设备。

责任编辑: 康殷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