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扩大开放提速 创新举措酝酿推出
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倪铭娅2025-04-21 08:11

4月18日,商务部印发《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将大连市、宁波市、厦门市、青岛市、深圳市、合肥市、福州市、西安市、苏州市等9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4月21日,国新办将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有关情况。

专家表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面对新形势,应进一步发挥试点地区先行先试作用,推动服务业开放提速加力。结合近期政策信号看,多个部门将加快推出一系列服务业开放创新举措,在试点地区开展压力测试,为全国服务业开放创新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试点再度扩围

4月18日,商务部印发的《工作方案》将大连市等9个城市纳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范围。

此前,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已分3批在全国11个省市开展:2015年5月,国务院批准北京率先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2021年4月,试点增加天津、上海、海南、重庆等4个省市;2024年7月,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等6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形成了覆盖东南西北中、引领产业发展的“1+4+6”的开放布局。

随着此次9个城市的加入,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地区总数增至20个。“从时间上看,我国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坚持了成熟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此前试点看,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创新成果复制推广成效显著。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试点示范已历经10年的创新探索,实施范围拓展到全国11个省市,先后在相关省市推出7轮15份试点方案,形成9批190多项创新成果,向全国进行复制推广。

白明认为,此次纳入试点的9个城市,服务业开放程度比较高,城市之间产业各具特色,有的是生活性服务业比较发达,有的是生产性服务业比较发达,这有助于进行差异化探索。“在试点成功后,其创新成果将更具复制推广价值,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更好地发挥试点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白明说。

助力吸收外资

服务业是当前我国吸收外资的重要领域。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2692.3亿元人民币,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933.3亿元,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七成以上。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对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发挥着较大作用,这一点从相关数据就可以看到:2024年,上述11个省市服务业吸收外资412.6亿美元,约占全国服务业吸收外资的50.2%,试点示范“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作用充分显现。

“试点地区产业开放水平领先,服务业吸收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外资准入限制逐步放宽,已成为服务业对外开放新高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思源表示。

随着试点范围不断扩大,试点地区对服务业吸收外资的作用将愈发明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扩围,加大了试点地区对服务业吸收外资的力度,不仅会给试点地区带来新的外资增量,而且能够助力各地吸收外资提质增效。


另外,当前形势下,这些地区在吸收外资方面形成的新探索和新经验,将支持各地创新发展,为地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宋思源认为,试点地区优越的营商环境将吸引更多领先企业来华兴业、扩大投资,这将带动我国服务业提升质量和管理水平、创新服务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多个领域开放将扩大

在印发《工作方案》的同时,4月18日,商务部还发布了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任务清单,围绕支持电信服务及相关数字产业开放发展、提高医疗康养领域对外开放和服务保障水平、推进金融领域国际合作、增强商贸文旅领域创新活力、提升“两业”融合国际竞争力等14方面提出155条试点任务。

商务部表示,将进一步发挥试点地区先行先试作用,推动服务业开放提速加力。

专家认为,推动服务业开放提速加力,是我国面对新形势、自主扩大开放的一个重要选择。相关部门将在电信、医疗、金融、文旅等多个领域推动新一轮试点任务加快落地,发挥试点地区先行先试作用,为全国服务业开放创新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扩大电信业对外开放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透露,将在扩大电信业对外开放的力度上下功夫,有序推进首批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适时研究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经营电信业务。

除电信外,我国在教育和文化领域也将研究试点开放。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日前表示,今年将着力研究在教育、文化等领域扩大开放试点。

对于金融服务业开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韩永辉表示,金融业开放通过引入国际资本和先进管理经验,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将倒逼国内金融机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