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三大新能源金属期货品种,累计成交额达19万亿元,吸引数万家产业客户参与市场,累计为企业减免各类手续费超亿元,积极促进境内外期货市场的双向开放和互联互通……过去四年,广州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广期所”)在服务绿色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从建立之初的一片空白,到现在浓墨重彩地绘就了诸多发展亮点和未来蓝图,广期所以创新型、市场化、国际化为方向,履行打造绿色期货交易所的使命担当,为我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保驾护航,展现了期货市场服务绿色发展的积极作为。
作为一家年轻期货交易所,广期所在国内已有百余个期货、期权品种的情况下,如何深度挖掘实体经济风险管理新需要,努力建设有自身特点的品种体系?在服务新能源产业健康平稳发展方面,做了哪些重要工作?下一步,如何更好丰富绿色期货品种体系,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年的发展历程,广期所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并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三大期货品种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有效风险管理工具
近年来,我国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形成“技术-产能-资源”三位一体的竞争优势,不仅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更是在全球绿色产业变革中彰显中国力量。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
此外,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2024年总产量1170GWh,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持续增长,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行业产值保持万亿规模。
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期货市场发挥了重要助力作用。实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需要有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为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广期所已上市的期货品种中,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均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原材料。其中工业硅是光伏、有机硅及铝合金等产业的重要原料;碳酸锂被誉为“白色石油”,直接服务于“新三样”中的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两个重要领域;多晶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片、集成电路硅衬底等产品的主要原料,也是发展新能源产业和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石。
自上市以来,三大期货品种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和客观、透明、连续的价格信号,逐步凸显出助力相关行业保供稳价、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以及夯实我国锂电产业和晶硅光伏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等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2月,A股约半数工业硅和碳酸锂产业链上市公司已经参与期货市场,其中,14家工业硅和66家碳酸锂上市公司发布套期保值公告,表示将积极利用广期所品种开展套期保值。利用广期所期货品种开展风险管理,已形成不少典型案例。
2023年丰水季来临时,因工业硅下游需求短暂下滑,市场供应量快速上升,叠加社会库存高企,价格下滑较快,云南和四川多数冶炼企业选择计划延迟开工。
据了解,厦门国贸在云南怒江自有工业硅冶炼厂附近积极推动期货风险管理工具,牵头周边工厂卖出远期产能,锁定丰水期生产利润,使得云南怒江地区的企业在丰水期来临时整体开工率超90%,从而保障了整个硅产业供应链的稳定,在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保障了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就业水平。
碳酸锂方面,天齐锂业(002466.SZ)、赣锋锂业(002470.SZ)、宁德时代(300750.SZ)等多家碳酸锂上下游头部上市公司发布了套期保值公告,占锂电龙头企业数量的50%,保证金规模合计超过170亿元。
此外,九岭锂业、江特电机(002176.SZ)、华友钴业(603799.SH)等碳酸锂头部生产企业及大部分贸易商已采用“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定价模式,并开始探索将期货价格作为长协贸易合同的定价基准,向下游电池企业推广。
数据显示,新能源期货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成交量、持仓量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4年,工业硅期货和期权日均成交量、持仓量分别为46.64万手、42.04万手,分别较2023年增长3.39倍、1.66倍;碳酸锂期货和期权日均成交量、持仓量分别为34.32万手、50.68万手,分别较2023年基本持平、增长1.33倍。多晶硅期货和期权日均成交量、持仓量分别为19.03万手、4.76万手。
在成交额方面,截至2025年3月21日,工业硅期货和期权累计成交额7.61万亿元,碳酸锂期货和期权累计成交额10.82万亿元。
在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广期所力量
期货交易所作为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不仅要推出满足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的期货期权品种,同时还要建设完善期货市场体系,营造期货市场良好生态环境,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回首过去一年,广期所从发布光伏气象指数,再到成功上市多晶硅期货和期权品种;从实施“助绿向新”产业服务计划,再到搭建新能源行业交流平台;从强化行业人才培训,再到持续推进品种对外开放等等,以实际行动推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
在品种布局方面,2024年12月,多晶硅期货和期权在广期所上市交易。这是继工业硅、碳酸锂之后广期所上市的又一新能源金属期货品种,意味着我国新能源金属期货板块再添新军。
此外,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的特性使企业愈发关注光照、风力、降水等气象因素,为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服务光伏发电产业,广期所与中央气象台联合编制并发布“中央气象台-广期所光伏气象指数”。
在优化配套服务方面,广期所推出一系列手续费减免政策,降低产业客户参与成本。截至2025年2月,广期所减税降费方案累计为企业减免各类手续费超过1.04亿元,惠及超过660家企业。
在加强市场人才培训方面,广期所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培训,着力帮助产业企业培育具有风险管理理念的现代化市场管理人才,引导产业企业正确理解、合理参与期货和广期所市场。2024年以来,组织开展“锂电新能源中高级管理人员研修课程”“晶硅光伏企业风险管理实务研修课程”和“电力行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研修课程”,依托“新能源·向未来”人才培训品牌开展超过30期培训,市场各方踊跃参与。联合地方政府、证监局、行业协会等举办超过20场产业专题培训,覆盖重点产业企业4000多人次。
在加强对外开放方面,自今年3月4日起,QFII和RQFII已可以参与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期货和期权合约的交易。下一步,广期所还将推进碳酸锂期货纳入特定品种、探索结算价对外授权等工作,持续提升碳酸锂期货的国际价格影响力。
在市场培育方面,广期所于2024年9月12日推出首个产业服务品牌——“助绿向新”产业服务计划,进一步提升产业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助绿向新”产业基地,2025年4月1日广期所发布首批基地名单,与12家具有期货工具运用成熟经验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发挥正确运用期货工具的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深化期现结合。
二是开展一对一产业定向培训辅导。目前已支持具有较强产业服务能力的期货公司上门为超过20家重点企业开展定制化的培训辅导,帮助企业搭建参与期货市场所需的内控制度、流程,培训期现团队,并对企业参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跟踪服务。
三是实施产业培育专项计划。支持期货公司加大对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产业链相关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服务力度,鼓励更多企业探索符合自身经营情况的参与模式,提升参与程度,目前服务企业已超过50家。
此外,还通过征集“助绿向新”期货服务绿色发展典型案例,以及举办系列产业培训活动等方式,推动更多产业公司参与期货市场。
有新能源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参与期货市场意愿强烈,但缺乏期货人才和团队,通过参与广期所产业服务计划,有助于公司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高利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多家期货公司负责人表示,“助绿向新”产业服务计划能够有效拓展新能源期货品种的服务广度。期货公司将利用此次发展契机,持续创新优化“期货+新能源”服务模式,陪伴企业不断实现服务迭代升级,助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打造绿色期货交易所
今年2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打造绿色期货交易所”。
广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证监会《实施意见》部署要求,立足自身特色定位,着力打造绿色期货交易所,更好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切实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何理解绿色期货交易所的深刻内涵?围绕打造绿色期货交易所这一目标,广期所将在品种研发、对外开放、市场服务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一是健全绿色低碳期货品种体系。在证监会批准广期所研发的首批品种中,有超过半数与绿色发展相关,既包括硅、锂等新能源产业重要原材料,也包括碳、电等战略品种。广期所将紧扣实体经济需求持续做精做细绿色发展品种板块。
今年3月17日,广州期货交易所与北京国资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当前,广期所正在有序推进碳期货市场建设,而北京国资公司旗下北京绿色交易所是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近日首批CCER已在北京绿色交易所顺利上市交易。
双方将合作推动CCER期货及衍生品等绿色金融领域产品与服务创新,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二是提高价格国际影响力。期货市场是大宗商品价格形成的重要场所,在提升价格影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期所新能源期货品种上市后,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初步显现。未来将抓住新能源产业基础好、全球发展起点一致的优势,积极推进产品结算价授权、纳入特定品种等工作,推动绿色期货价格在国际贸易中作为定价基准,深化绿色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三是提升绿色低碳市场服务质效。期货市场的宗旨使命是服务实体经济,品种的功能发挥离不开产业客户参与。广期所将持续开展产业培育及市场服务工作,围绕新能源等绿色产业,打造“助绿向新”品牌,不断提升市场服务水平,为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营造良好环境。
打造绿色期货交易所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做好各方面保障。广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紧扣“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履行一线监管职责,持续夯实业务基础,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和监管水平。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推进丰富品种体系
品种是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重要载体。为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广期所也在持续丰富完善品种体系,包括铂、钯、氢氧化锂等新能源金属期货品种,碳排放权、电力等重大战略品种,能化指数、中证商品指数等创新型指数品种。
具体来看,推动铂、钯期货和期权上市,有望填补行业风险管理工具空白,助力汽车尾气催化剂、玻纤、氢能等绿色产业更好应对铂、钯价格年均波幅超20%的风险。
氢氧化锂品种则可以完善锂电产业风险管理工具箱。一方面,与已上市的碳酸锂品种协同互补,共助锂电产业降本增效、保供稳价,引导锂电产业链合理高效配置资源;另一方面,服务我国氢氧化锂和三元材料企业的产品出口和出海布局,提升企业应对国际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
电力期货能够促进保障电力市场稳定运行,服务电力保供。随着“看天吃饭”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大规模发展,电力市场价格波动加大,电力经营主体风险管理需求将日益凸显。从境外市场来看,电力期货既能够为发电企业锁定售电收入,助其持续稳健经营,保障电力供应,也可以帮助制造业等用电产业稳定用电成本,对冲电价上行等市场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碳排放权期货对于完善碳定价机制、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碳期货市场是多层次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入更广泛的市场主体参与定价、丰富交易品种、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交易方式,可以为现货市场找到相对公允的价格基准,进而提升碳市场运行效率。
从国内市场运行来看,2024年以来,全国碳市场配额价格持续上涨,平均价格达到91.8元/吨,大约是全国碳市场启动时开盘价的两倍,较2023年(64.0元/吨)上涨43.4%,碳价波动明显,企业风险管理需求强烈。有必要推动碳期货市场建设,为经营主体提供碳相关期货期权工具、助力企业碳成本管理、保障我国碳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能源化工指数期货品种对于服务“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能源化工行业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加深,大多数石化企业乃至全行业存在“增产增收不增利”现象。推动能化指数品种研发,能够高效便利地满足企业对行业风险对冲的需求,填补此类市场空白,提升企业系统性风险管理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与此同时,广期所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目前广期所与10余家境外交易所建立了沟通渠道,特别是与港交所、德交所、新交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将积极推进市场调研、培训等多方面合作。另一方面,广期所正在推进加入国际组织、申请境外相关业务牌照等工作,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笃行致远,惟实励新。展望未来,广期所将紧紧围绕“双碳”目标,立足“三个服务”特色定位,加快构建适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品种体系。围绕新能源产业链,深入太阳能发电、风能、锂电、储能等细分领域,聚焦绿色发展,加快推动期货品种研发,更好满足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为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