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板材:降本增效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梁谦刚2025-04-16 17:11

本文为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出品的【公司研究】系列之《本钢板材:降本增效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汽车板业务逆市增长,降本增效成果显著。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形势,公司牢固树立极致理念,增强系统思维,超前谋划、积极应对,保持生产经营总体稳定。全年完成生铁产量988.01万吨,粗钢产量1072.3万吨,商品材1359.3万吨。

在市场逆境中,公司积极调整策略,关停部分产线,优化产线结构,使高效、优质产线占比提升至70.6%,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公司在产量、质量和成本控制上都取得了优异成绩。2024年,汽车板产量282.5万吨,同比增加8%,其中外板产量16.92万吨,同比增加51%。合同交付率大幅提升,产销协同更加顺畅,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全年吨钢降本101元,新投产线达产达效等措施增效3.53亿元。

钢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2024年国家及有关部委发布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等法规政策,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电炉钢和废钢利用的比例提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提出了更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以及生产能力的全面升级和淘汰要求,旨在推动钢铁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安全化方向发展,促进行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对钢铁行业产生了包括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加强环保和资源利用、提升产品质量和标准化水平、影响产能布局和市场格局、优化税收环境和市场机制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竞争力提升等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今年以来,各地钢铁企业加快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目前,已有超八成的钢铁企业建设起智能集控中心或开展大模型应用,推动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公司聚焦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进产业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数字化建设取得新成绩,建成智慧环保、碳数据管理平台,实现LCA数据线上采集,深化基础建设,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获2A评价,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新跨越,首创“50%废钢+电炉”低碳冶金工艺,冷轧热镀锌汽车板作为绿色低碳产品首次在中国品牌博览会上发布,开展极致能效行动,淘汰落后机电设备。

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创新能力。2024年,公司强化校企合作,与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签订对外技术合作项目13项,促进高校院所成熟科技成果向企业移植。标准方面,参与完成国际标准(ISO)1项,主持完成国家标准1项,主持完成行业标准2项,参与完成团体标准2项,起草企业标准87项。知识产权方面,受理专利数量311件,其中海外专利受理20件;授权专利数量101件,其中发明专利32件。科技成果方面,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参与项目《大型金属坯料制备电磁调控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和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电磁旋流及其多级耦合电磁驱动技术研发与应用》获得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

加大装备改造力度。2024年公司下达固定资产投资计划19.45亿元。实施了板材能管中心汽鼓改电鼓、板材能管中心超临界发电项目配套电网改造、板材炼铁总厂原二作业区除尘系统改造、板材炼铁总厂原三作业区除尘系统改造、板材炼铁总厂烧结机头电除尘改造、板材炼铁总厂265烧结系统除尘改造、板材1700产线新增精轧除尘系统、板材炼铁总厂七号高炉附属设备改造等重点项目为代表的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超低排放改造。

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之路。2024年,公司首创“废钢+电炉”低碳冶金工艺,冷轧热镀锌汽车板作为绿色低碳产品在中国品牌博览会上发布,汽车钢产品实现综合降碳30%以上。本钢板材完成47项超低排改造项目,建成智慧环保、碳数据管理平台,清洁运输比例提高至81.75%,全年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碳排放总量下降,成功进入2024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名单,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风险提示

1. 宏观经济政策风险。

2. 原燃料价格及供应风险。

3. 环境保护风险。

版权声明

本报告基于证券时报社旗下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独立撰写,但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版权仅为深圳证券时报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公司、机构、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

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报告排版与编辑:何予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