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上的欧洲客商 热切网罗行业新品,欢迎中欧贸易谈判持续释放暖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赖镇桃2025-04-16 09:13

“你们不是有戴在头上的VR设备吗?能不能拿给我试试?”4月15日,在广交会的广汽展位上,一位法国的采购商等了几分钟后,略显着急地询问工作人员能否试戴VR设备,在展车里沉浸式体验一番飞行汽车的模拟驾驶。

后来,这位法国采购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搭配VR的试驾在欧洲基本没有遇到过,现在正好可以看看中国的汽车有多智能。

4月15日,在广州的艳阳里,走过68个年头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文简称“广交会”)如期开幕,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共赴一场春日盛会。

记者到处采访来参加广交会的欧洲采购商。他们有的是第一次慕名而来,有的则是基本年年赴会的老熟人。除了关心价格,他们会问“这是不是新品”“产品性能怎样”,当然,中国的参展商也基本不会让他们失望。

在广交会里热切询盘的欧洲客人,和暖流涌动的中欧经贸形成互动。4月14日,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和欧盟是互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从建交初期的24亿美元到了现在的780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我国对欧盟进出口1.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4%,相当于每分钟都有超过1000万元的贸易往来。

在全球经贸为特朗普关税雾霾笼罩的当下,中欧越织越密的经贸往来,是一种可贵的确定性和增长动能。

图片来源:记者 梁远浩 摄

机器人爆火,一“狗”难求成现实

广交会开幕首日,要论热力值最高的地方,非机器人展区莫属。每一个展位上,但凡有一个正在演示的机器人甚至单纯遛弯的四足机器狗,都会吸引一圈外国采购商驻足拍照。每每机器人做出后空翻、躺倒站立、扛住击打的“加分动作”,都会立马赢得采购商的当场喝彩。

实际上,机器人是第一次正式亮相广交会。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广交会工作处工作人员陈思琦表示,本届广交会首次设置服务机器人专区,集中展示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系列产品,共吸引46家优秀企业参展,主要展品包括巡检机器人、医疗机器人、餐饮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等。

“你帮我拍个合照吧。”一位拉美采购商举着手机向记者示意。他站在时下大热的宇树机器人展位前面,但因为接近中午时分,宇树机器狗和机器人都暂停“营业”、午休充电去了,采购商站在空空荡荡的展位前面、和电子屏合影也笑意盈盈。

在另一边的西湖机器人展位,英国aware robotics limited公司的采购商Semih却对着机器狗面露难色。

“这里的机器狗性能表现都不错,就是行走速度不够快,型号偏大了一点,这些可能后期还能做个性化定制,但现在的问题是我想订2000个机器狗,他们都接不了我的订单,我早上逛了一圈机器人专区,问了好几个机器人企业了,他们都说出货量还没那么大。”Semih苦恼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甚至他还问记者有无可以接单的机器人公司引荐。

Semih向记者讲述,他在英国有着自己的机器人企业,主要从事机器人模型、应用软件的研发,这是第一次来广交会,主要是希望采购一些小型机器狗,自己团队再从软件上做个性化开发,提供给英国那边农业、消防、餐饮等行业的企业客户。至于选择来中国采购的原因,他提到“美国的波士顿动力也有研发机械狗,但一只的价格动辄近10万美元,中国的机器狗价格就会友好很多,1万美元不到也有不少产品可供选择,而且技术、表现都不差”。

Semih在打开手机翻译软件,提出“想采购2000只机器狗”被婉拒后,只能悻悻离开,“再去其他展位看看”。

“2000只的海外订单实在太多了,我们国内的订单都做不过来。”西湖机器人的工作人员后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这两年机器人赛道持续大火,他们接到的国内订单已经把全年产能都排满了。不仅是他们一家,很多国产机器人公司都是这样。今年参加广交会主要是想向海外展示下企业和产品,初步试水海外市场,没有想到海外需求也会这么火热。

一些采购商看到机器人的花式“整活”,已经想到商业应用的广阔前景。澳大利亚采购商Craig Munnings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些单调乏味的工作,人类不太愿意做又不得不做的脏活累活,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Craig曾在澳大利亚负责矿产资源和能源事务的部门工作过,他已经能想象到机器人技术在采矿业中的应用前景。

很多欧洲的采购商都是为“新”而来,机器人让他们感到新奇,新产品的发布也在他们的关注之列。

在新能源高尔夫球车的展位里,俄罗斯采购商Danila Mikheev钻进车里看了下驾驶位和仪表盘,听完工作人员介绍后,不忘提出要拿一份产品介绍。这次参加广交会,Danila专门拿了一个环保袋来装企业宣传册,开展不到一个上午,他的袋子里已经装了十几份资料。

“我来广交会十几年了,不是这几年才开始来的。”Danila Mikheev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他每年都来广交会,主要是想收集看看最近有什么新型号上市,因为俄罗斯地形复杂,泥泞山地比较多,所以他在选购高尔夫球车、小型越野车时主要看重性能表现,如电池续航、电机马力等。

“欧洲的中国车还不够”

去年10月,欧洲最大汽车展——巴黎国际车展开幕时,比亚迪、零跑、广汽等中国车企和雷诺、斯特兰蒂斯、大众等欧洲车企共同亮相,都在为争夺市场份额使尽浑身解数。不少国产车企把巴黎车展作为进军欧洲市场的“第一枪”,在车展上首次推出全新车型,吸引了不少欧洲消费者的目光。

在广交会的现场,广汽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广汽目前已完成中东、美洲、非洲、东南亚、欧洲5大板块76个国家和地区的布局,初步构建起全球的销售、服务体系。

“中国的电动车融合了很多优点,一是空间宽敞,我能想到一家人开着车外出,度过美好的时光;二是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可以让我真正享受开车和乘车的过程;最后,欧洲人可能很难在市场上再找到像中国汽车这么便宜的品牌了。”开头提及的法国采购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讲述他对中国汽车感到好奇的原因。

不过,尽管出海欧洲成为不少国产车企的战略,这位法国采购商依然认为法国人想买一辆中国汽车并不容易,“在法国的大街小巷,我们会看到很多德国汽车、法国汽车的展厅,但是中国汽车的展厅还很少见,普通人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中国汽车,所以有时我们如果想要买便宜点的汽车会不得不买二手车。”这位法国采购商略带遗憾地表示,近期中欧经贸谈判释放出最新政策利好,希望可以更方便买到中国车。

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欧盟开始对中国汽车征收最高达35.3%的关税,对国产电动汽车出海带来不小冲击。

但是,近期随着中欧经贸关系升温,中欧电动汽车关税谈判最近或出现转机。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1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与中国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将启动以“最低进口价格”机制替代现行对华电动汽车关税的谈判。

如果最低价格机制最终能取代高额关税,这对国产车企来说无疑是一大政策利好。开沃新能源汽车海外业务中心副总经理张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欧盟对公司征收超30%的进口关税,计算的基数不仅是汽车单价,还涵盖运费等,意味着企业面临的关税负担非常沉重,如果能通过谈判设定比较合理的最低价格,中国车企在保留一定价格优势的基础上还能确保更为可观的利润空间,这是欧洲市场今年的潜在利好。

“欧洲市场还是我们的重要市场,我们主要从完善服务和产品力的方向发力继续深耕,但是依然存在一定政策不确定性,所以车企也会把目光更多转向拉美、非洲等新兴地区,比较看好这些地方的增长动能。”张飞说道。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