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贝特瑞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3亿元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文穗2025-04-15 21:46

4月15日晚,全球新能源材料龙头贝特瑞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贝特瑞实现营业收入142.3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0亿元;总资产333.47亿元,同比增长13.49%;净资产122.27亿元,同比增长5.67%。2024年,公司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展现出强大的经营韧性和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2024年全球新能源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面对行业价格战白热化、产能过剩加剧、技术迭代加速的三重压力下,贝特瑞抓住产业调整期,提升产业链整合与优化能力,扩大市场、供应链、生产和品质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负极+正极+先进新材料”三大业务板块,从“负极”开拓领域,从“正极”进入高端,从“先进新材料”创新驱动,不断巩固自身的行业龙头地位。

负极材料销量再创新高,连续十五年全球领先

2024年的新能源材料行业堪称“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全球负极材料产能突破200万吨,同比增长35%,但需求增速仅为20%,行业平均开工率不足60%,价格同比下跌30%;另一方面,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加速商业化,硅基负极、高镍正极等材料创新进入深水区,华为、宁德时代等巨头纷纷加码专利布局。

作为全球领先的材料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贝特瑞凭借电池材料领域的深厚积累,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提升负极材料的性能和成本效益,负极材料市占率已连续十五年保持全球领先。2024年,公司负极材料销量超过43万吨,全球市占率超过21%,实现营收106.92亿元。

在市场稳步扩张的同时,贝特瑞大力推进降本增效及精益管理。一方面,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优化品质管理;另一方面,从原材料、核心工序等入手,推动重大技术革新和重大降本专项,实现产品综合成本同比下降。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109.6亿元,同比下降47.01%;整体毛利率23.02%,同比提升5.36个百分点,对抗周期波动、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持续提升。

以创新驱动发展,以产品力构筑护城河

贝特瑞始终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5.42%,达到历史高位。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获得授权的国内、国际专利692项,主导及参与49项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贝特瑞硅基负极材料形成了独特的“研发一代、储备一代、量产一代”发展模式,有效产能已达5000吨/年,产能与出货量均位居行业之首。目前硅基负极产品已开发至超高容量第六代产品,拥有硅碳、硅氧和新型气相硅三条技术路线,并于2024年成功导入国际头部客户供应链,实现了在国内外“46”系列大圆柱项目中的全面突破。

在固态电池领域,贝特瑞优先开发半固态关键材料(氧化物、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布局全固态关键材料(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同时储备相应工艺技术,年产能突破百吨级。公司已开发出多款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其中低成本、高离子电导率的LATP(磷酸钛铝锂)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已实现吨级出货。

率先布局海外市场,获取增量市场空间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海外市场需求展现出的巨大增长潜力,“出海”成为国内新能源企业的必选题。目前,贝特瑞在中国拥有20余家生产基地,并形成了以印尼基地、摩洛哥基地及日、韩、欧洲分子公司等海外布局为支撑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在全球化方面已走在行业前列。

2024年,贝特瑞的全球化战略取得了重大进展。公司加速建设印尼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并于8月7日正式投产,填补了印尼乃至整个东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空白,为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年,贝特瑞增资建设印尼年产8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二期),并启动在摩洛哥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8月13日,公司再次选址摩洛哥拟布局6万吨负极产能,形成“正极+负极”的产能布局,进一步完善了全球产业链布局,提升了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公司表示,贝特瑞始终保持着领先的步伐,不断超越自我,通过技术创新打破国际垄断、通过全球化布局重构供应链、通过生态协同引领行业标准,持续拓展了公司的市场份额,提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文穗)

校对:杨舒欣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