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流量凶猛,网红城市不断,不过火得也有些千篇一律,“抄作业”痕迹明显。
如今流量愈发平和,网红城市没以前那样迅猛但持续性更强了,同时也火得各有特色,不再局限于美食、美景、服务,还突出了更能展示城市特质的方方面面。
流量终究是把双刃剑。当社交媒体为城市文旅打开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流量带来的潜在问题和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毕竟“泼天流量”带来的除了“富贵”,还有些副作用,在流量的“聚光灯”作用下,一些地方原有的短板弱项可能反而更加凸现,导致口碑反转。再多的网红段子和好评,也无法代替游客到了目的地后的真实体验。
近期,网红城市的热度好像没那么高,让一些人开始质疑网红城市的价值意义。
其实对于很多网红城市来说,能够短暂成为顶流几个月,就足够让全国意识到这么一座小城的存在。比如因麻辣烫出圈的天水,热情的天水人民、旅游爱好者们纷纷在各大社交平台为网友做推介:麦积山石窟、伏羲庙、大地湾遗址,让人们重新认识了这个西北小城历史文化的厚重;积压在甘肃腹地的洋芋、辣椒、花椒等农产品,都得到了一个走出大山的机会。
过去一年,榕江在互联网上的声量,似乎不如此前。不过本报记者踏足榕江后发现,当地正在努力把“村超”从突然爆火的现象级赛事,打造成民间业余足球爱好者和地方文化展示的平台,一个全民参与的常态化的超级IP。记者现场微信简单注册就可以入场观赛,同时不仅有常态化的赛事,还有歌舞互动和当地民俗文化展示环节,让游客不仅感受了赛事的激情,更体验了榕江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2024年,榕江还举办了全国美食非遗邀请赛、“一带一路”国际友谊赛,邀请来了卡卡上场踢球。
榕江、哈尔滨等的事例证明,流量是暂时的,但借此提升文化自信和城市形象,广泛动员市民参与,能让城市形象焕然一新、城市故事生生不息。毫无疑问的是,“村超”的爆火,给了榕江这座西南小县城一个发展的支点和机会。
不过,一切都会回归常态和均值,一切最终还是要回归城市综合治理和服务水平。城市如人,每一座城市都有天赋,关键看如何挖掘培养。一座美丽的城市能吸引游客打卡,一座温暖、包容、舒适的城市,却能让游客常来。
一时的出圈走红,并不意味着就此长红。城市形象的塑造、游客的旅游体验、城市服务的提升,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管理能力。我们回过头看,根据当地特色挖掘增长潜能、补齐短板、做优服务,是重庆、西安、长沙、成都等网红城市得以长盛不衰的共同特征。
毕竟,城市要走向长红,考验的是城市整体实力,硬件设施、治理水平、服务品质、景区配套等。城市要实现长红,以流量带动地方收入持续增长,既要把文旅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把短期网红转化为长期发展的后劲和动力,也要用产业思维,不断探索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
正如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所说,短期做出改变的“讨好型市格”,也许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但只有建立更加平等的“友好型市格”,才能让网红城市走得长远。此外,也要进一步深挖城市文旅资源,修炼内功,补足短板,才能在“网红”之外实现长久“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