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利好,突然来袭!中欧,重大进展→
来源:期货日报作者:刘威魁2025-04-14 07:49

电动汽车领域传出重磅消息!

据“玉渊谭天”4月13日消息,中欧双方团队已就电动汽车谈判开始接触。

前几天,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新闻稿中提到,双方要立即开展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玉渊谭天”称,去年,中欧双方就电动汽车进行了多轮磋商。据了解,中欧双方团队已经开始接触。

根据商务部4月10日发布的消息,4月8日下午,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双方围绕加强中欧经贸合作、应对美加征所谓“对等关税”等问题深入坦诚交换意见。

王文涛强调,在当前形势下,中欧共同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坚持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将为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

谢夫乔维奇表示,美国加征关税严重冲击国际贸易,对欧中及弱势国家造成严重影响。美国仅占全球货物贸易的13%,欧方愿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世贸组织成员一道,共同保障全球贸易正常运行。欧方重视欧中经贸关系,愿与中方加强对话沟通,推动扩大双向市场准入、投资和产业合作。

双方同意尽快启动磋商,深入讨论市场准入相关问题,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营商环境,并立即开展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以及讨论中欧汽车产业投资合作问题。双方支持重启中欧贸易救济对话机制,讨论贸易转移问题,妥处贸易摩擦。双方表示,将继续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加强沟通,共同推进世贸组织改革,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外媒:欧盟或取消对华电动车关税

据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4月10日,欧盟委员会发言人罗夫斯基斯表示,欧盟和中国已同意研究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取代欧盟2024年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方案。另外,德国《商报》周四早些时候报道称,谈判已经开始。

去年10月,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在现有10%的税收基础上,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35.3%反补贴税,为期五年。具体税率方面,对特斯拉加征7.8%、比亚迪17%、吉利18.8%、上汽35.3%,而其他参与调查但未被单独抽样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加征20.7%。

据第一财经报道,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电动车竞争力比较强,提高关税对中国电动车出口有所限制。设定最低价格相较于征收高关税来说,对中国电动车出口到欧洲的冲击要小一些,通过设定最低价格让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参与竞争,也有利于推动欧洲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进程。

两大利好来了

来看一下美国、俄罗斯的新消息。

参考消息网援引俄罗斯卫星社网站4月13日报道,美国总统特使理查德·格雷内尔表示,特朗普认为与中国进行谈判,从而找到摆脱贸易对峙局面的出路至关重要。

据报道,格雷内尔在福克斯新闻频道的节目中说,特朗普是谈判大师,“但要谈判就必须对话”。此外,格雷内尔坚信,特朗普“相信和平协议”。他在节目中说:“我们刚刚摆脱了(前总统)拜登三年多不与(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对话的局面。”

据塔斯社4月12日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表示,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向中国输送多少石油。

对于如果美国对华石油供应降为零,中国会否购买更多俄罗斯石油的问题,鲁登科答复说:“我认为,中国的行动首先将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如果国家利益要求购买石油,中国当然会这样做,这是我们中国朋友的选择。”

利多碳酸锂?

谈及中欧双方团队就电动汽车谈判开始接触,中信期货研究所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组负责人张默涵认为,这反映出在特朗普政府开启全球贸易战的背景下,中欧正加速探索深度贸易合作路径。当前,最低价格标准尚未明确,执行层面仍需解决车型差异化定价、监管核查体系等技术难题。对欧洲市场而言,尽管政策转向释放积极信号,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发展仍面临多重阻力,如高油电价差、补贴优惠退坡等,预计本轮谈判对2025年欧洲电动汽车销量影响不大,销量预计与2024年持平。

对中国市场而言,张默涵认为,受贸易战等因素影响,2023—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向拉美和东南亚等地区出口规模增长,对欧洲市场出口依赖度降低,2025年2月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占率为6%,市场份额变化不大。同时,为规避关税影响,比亚迪等车企已在欧洲建厂。中长期来看,随着中国车企在欧洲本土产能释放,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竞争优势有望扩大。

从数量上来看,欧洲为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也是我国电动汽车主要出口区域。数据显示,2024年,欧洲地区电动汽车销量为228万辆,约占全球总销量的13%,但受欧洲经济增长乏力以及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影响,2024年欧洲电动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年销量环比下降21%。随着欧洲地区经济逐渐复苏,2025年1—2月,欧洲电动汽车销量为37万辆,环比增长19%。与此同时,我国电动汽车出口在今年一季度表现超预期,1—3月出口44.1万辆,同比增长43.9%。

“若中国与欧洲在电动汽车贸易环节达成稳定协议,降低电动汽车进入对方市场的门槛,中国产品将凭借优秀的产品力成为欧洲市场的‘鲇鱼’,既能开拓市场规模,又能给欧洲车企带来转型动力。”中信建投期货分析师张维鑫表示,若中欧之间达成电动汽车相关协议,将有利于欧洲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增长,提升碳酸锂需求。

中信期货分析师杨飞也认为,欧盟与中国达成协议将提高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带动销量回暖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增长直接推动动力电池需求增加,作为电池核心原料的碳酸锂将因此受益,市场需求有望企稳回升。”杨飞表示,这一机制将促进中国企业加速欧洲本地化布局,推动国际产业链合作深化,进一步刺激全球碳酸锂需求。此外,在欧洲持续推进新能源政策和严格碳排放标准的背景下,高性能锂电池需求稳定提升,长期来看,碳酸锂在全球新能源产业中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后续前景或将得到一定提振。

从基本面来看,碳酸锂目前依然面临供大于求的压力。供应端方面,当前并未看到供给趋势性收缩迹象。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当周,碳酸锂周度产量为17962吨,环比增加337吨。同时,海外低成本盐湖项目和非洲锂矿带来的供应增量依旧可观。“尤其在二季度,南美盐湖产能或集中释放,加上澳大利亚锂矿企业可能为完成财年目标而加速出货,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锂资源端供应宽松的预期。”杨飞表示。

需求方面,由于旺季需求预期被下调,需求增速显著低于供给增速。具体来看,4月正极材料企业普遍采取低库存策略,仅维持刚需采购,这直接导致碳酸锂库存快速累积。张维鑫表示,当前市场已经给出较高的需求预期,需求端很难再出现利好,加之美国“对等关税”扰动,美国电动车、储能市场需求有可能下滑。

在供过于求的背景下,碳酸锂库存也维持高位。数据显示,碳酸锂周度库存达到131020吨,环比增加1633吨。上周,碳酸锂期货再次跌破70000元/吨重要关口,主力合约创下近期新低,虽然此后出现反弹,但价格重心较此前明显下移。

展望后市,创元期货分析师余烁认为,从成本支撑来看,2024年新投产项目在稳定运营之后,成本下降明显,自有矿一体化企业现金成本控制在70000元/吨以下,但外购矿石生产厂承压,当前澳洲锂辉石精矿报价为820美元/吨,折合碳酸锂成本在73000元/吨以上,与盘面价格倒挂。“当前外购矿石倒挂格局未改,碳酸锂估值相对偏低。”余烁认为,短期碳酸锂难出现基本面驱动的单边行情,预计维持震荡走势。目前碳酸锂走势更多受宏观情绪影响,当前宏观层面出现利好消息,且美国关税政策出现松动,碳酸锂价格本周或小幅反弹,但基本面弱势不改,上方空间难以打开。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