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政策的“90天缓期”给美股带来了显著缓解。纳斯达克100指数创下历史上单日最大涨幅之一。然而,市场压力依然存在,美债长端收益率持续上行,美元遭遇抛售。
就在同一时间,黄金价格飙升,突破每盎司3200美元大关,在过去一周收盘报3236.21美元,创历史新高。关税缓和和美债收益率反弹本该打压作为生息资产的黄金价格,但由于美元信用遭到动摇,美债丧失避险作用,似乎全球都在寻求有效的避险资产。
疯狂行情也使华尔街纷纷上调目标价。4月11日,高盛将2025年底金价的预测上调至每盎司3700美元(此前为3300美元),这一调整纳入了强于预期的各国央行购金需求,以及衰退风险上升带来的ETF流入提振因素。这也是当前预测值最高的投行。此外,德意志银行的预测为3350美元,瑞银3200美元。
黄金目标价再上调
金价在4月11日创下新高,一度达到每盎司3245美元,此前在2日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一度下跌5%。此次快速反弹主要缘于此前因股市抛售引发追加保证金而导致黄金被动抛售,如今多头回补带动了反弹。
尽管投机仓位大幅下降,但由于市场对衰退的担忧加剧,ETF持仓上升,而在东亚地区,黄金实物需求也在价格走低时出现回升。
“金价在10日和11日出现明显反弹,主要是由于市场不确定性持续,投机者回补了此前被迫平仓的头寸。”高盛全球大宗商品研究联席主管特鲁文(Daan Struyven)表示,将2025年底金价的预测上调至每盎司3700美元(此前为3300美元),预测区间为3650至3950美元。
央行购金的攀升和黄金ETF资金流入增加是两大调升预测的主因。高盛此次将央行购金假设从每月70吨上调至80吨——虽然仍低于2022年之后的平均水平(每月86吨),但显著高于2022年之前的基准水平(每月17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2月央行购金高达106吨,远超此前假设。
此外,在经济衰退担忧下,ETF资金流入往往会大幅超出基于美联储利率的模型预测,并呈持续性。华尔街投行目前认为,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为45%,如果衰退成真,ETF流入可能会进一步加速,推动金价在年底升至每盎司3880美元。
特鲁文认为,在极端尾部风险情境下,金价有可能在2025年底前升至每盎司4500美元。但如果经济增长因政策不确定性缓解而超预期,ETF流入可能回归利率模型所反映的正常水平,年底金价则可能回落至3550美元左右。
其他机构也普遍看好金价走势,不排除未来会对预测价进行上修。德银贵金属分析师薛家康(Michael Hsueh)对记者表示,黄金的长期牛市逻辑依然稳固,央行增持黄金储备的趋势有望延续,叠加ETF资金在两年半内首次回流及中国险资入场的积极因素,黄金投资需求或持续走强,预计2025年底金价将达到3350美元。
“美元替代品”需求强劲
事实上,支撑金价的重要因素就是全球央行的买需,这在过去几年就已体现。各界预计这种需求将会扩大,尤其是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开始削弱对美元资产的信仰。
渣打全球首席策略师罗伯逊(Eric Robertsen)对记者称,尽管股市暂时获得喘息空间,但压力迹象依然存在。美债长端收益率持续上行,收益率曲线呈现“熊陡”的趋势。美元对低收益货币如欧元、瑞郎和日元出现下跌,可能意味着投资者正在担忧美元的长期信誉受损。尤其是当VIX指数高达40%、标普500的一个月实现波动率达到49%时,投资者依旧没有涌入美元和美债,说明即便关税政策暂缓,市场信心受损可能已经成为事实。
当美元、美债的避险价值下降之际,黄金几乎成了唯一的港湾。薛家康表示,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全球央行购金需求占市场总需求的比重已从10%跃升至24%,购买量较2011~2021年均值翻倍。相比之下,同期对美国国债的需求仅占新发规模的7%~10%。德银研究分析称,驱动各国央行购金的核心动机包括:长期保值或对冲通胀(88%受访央行认可)、危机时期表现(82%)及投资组合多元化(76%)。
世界黄金协会2024年发布的《央行黄金储备调查》显示,66%的央行预计未来将进一步提高黄金在储备资产中的占比,较2022年的46%显著上升;同时,49%的央行预计美元储备占比将在五年内下降,高于此前38%的比例。
此外,私人投资需求亦呈现回暖迹象。全球黄金ETF在连续两年半净流出后,于2025年2月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发达市场黄金ETF投资量也在当月恢复同比正增长。如果ETF投资者现在开始更加稳定地积累黄金,并保持较高的积累水平,那么金价的超额表现将更具确定性。
美股风险并未消散
对于黄金的多头而言,股市风险并未消散。
尽管标普500最糟糕的10个交易日大多发生在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两次经济衰退期间,即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期间,但最好的10个交易日也都发生在这些时期。这表明短期的反弹并不意味着市场已解除了警报。
亦有美资投行交易员对记者表示,上周的市场波动堪称职业生涯中最激烈的。标普500过去一周的盘中波动幅度惊人,五个交易日分别为8.5%、7.3%、10.8%、4.7%和3.1%,是自1987年股灾以来5日实际波动率的第三大飙升(仅次于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期间)。相比之下,2017年“特朗普1.0”的第一年,标普500创下有史以来最低的实际波动率。
摇滚般的行情并不限于股市,债券市场同样震荡——2017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下历史最窄波动区间;而过去一周则创下现代历史上该资产类别第三大波动幅度(同样仅次于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期间的极端情境)。
在美股实现持续反弹之前,通常会看到以下几个条件:估值具有吸引力,极端的市场仓位,政策支持,经济增长放缓的速度正在减缓。当前,这些都仍待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