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以绿色孵化创新 赋能企业ESG竞争力
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郑萃颖2025-04-14 07:11

谈到“零碳园区”“区域ESG实践”,苏州工业园区是必须提及的范本。其通过发布园区级ESG行动方案、搭建ESG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全国首个经开区层面ESG白皮书等举措,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园区绿色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200多题问诊企业ESG

在苏州工业园区的ESG公共服务平台上,企业可以免费对自身ESG竞争力进行在线诊断。以标准诊断为例,企业可以根据平台细分出的39个行业、200多个细项问题,评估企业的ESG治理水平。

“让企业了解自身ESG工作相较于基准线处于怎样的水平,平台会匹配企业需要的服务,实现精准对接。”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发展研究院ESG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问徐蓉说。

苏州工业园区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路径,汇聚了众多面向全球的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基地和供应链企业,2024年进出口总额6914.3亿元人民币,实际使用外资19.9亿美元。

“长期以来,园区企业收到大量客户发来的ESG相关审计要求,而ESG标准不明确、缺乏实践基础,是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徐蓉表示。

苏州新建元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发展研究院负责人吴学军表示,在ESG战略规划方面,苏州工业园区致力于将ESG理念融入区域发展各层面。

一方面,园区发布多项政策文件,为ESG工作提供了方向和保障,涵盖绿色服务、企业社会责任服务、数智化管理等领域。另一方面,为推动ESG理念落地,园区打造ESG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ESG管理水平。

2024年3月发布的《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ESG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到2025年,全区ESG产业规模将超650亿元,较2022年增长超50%;到2030年,将集聚一大批引领前沿的ESG服务机构、世界一流的ESG应用人才,成功探索一批ESG应用实践的先进经验,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在探索本地化的ESG评价体系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发展研究院在2024年12月发布了面向区域的ESG评价标准《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社会、治理(ESG)评价通则》,其中设置了39个基础指标和14个特色指标。

三步走赋能绿色转型

在推动ESG理念落地的目标指引下,如何让园区助力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吴学军认为,核心工作要分三步走。

一是实现政策引领与制度保障。通过制定明确的政策框架,促进企业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为企业提供方向指引。2025年初发布的《苏州工业园区工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底,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完成“十四五”下降目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超过480兆瓦,累计创建市级以上绿色制造荣誉企业超过150家,建成一批近零碳产业园、(近)零碳工厂,形成一批ESG实践经验。

二是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企业运营的源头减少碳排放。例如,园区企业神彩科技为苏州市生态环境局打造的污染防治协同平台,覆盖全市约8万家排污单位,实现污染治理全流程智慧监管,降低企业能耗超30%。外资项目大金全球研发中心采用零能耗大楼(ZEB)设计,整合20余项节能技术,年能耗较国家标准降低23.6%,并实现能源自给。

三是发挥先行企业引领作用。例如,苏州新建元等园区国企正积极开展低碳国际合作,引入先进理念和技术,为园区企业提供了更多参与国际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共同推进零碳示范项目。此外,园区企业友达光电在苏州工厂建立了ESG委员会,将ESG管理流程落到地区层面。

另外,园区ESG公共服务平台将纳入金融机构与绿色金融产品库,为有信贷需求及ESG管理需求的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我们积极尝试打通信息壁垒,赋能绿色金融。”吴学军说,园区将在后期引入可持续信息核查鉴证机构,对企业的ESG信息披露进行权威认证,这有利于金融机构进行绿色项目筛选、企业资质审核,以及ESG风险管理。

“硬支撑+软服务”双轮驱动

吴学军介绍,园区以数字化基建与绿色发展为重点,打造“硬支撑+软服务”双轮驱动模式。

在硬支撑方面,苏州工业园区构建全国领先的5G网络基础设施,已建成超五千个5G基站,并推出智能制造伙伴计划,联合200余家本土服务商为企业提供“智改数转”全场景服务。而绿色低碳、ESG发展的政策规划与服务,以及园区打造的创新智慧管理平台,则体现了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软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围绕“2+4+1”产业体系,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新能源及绿色产业四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服务业。2024年,园区落地罗氏诊断、强生创新中心、博世新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生物医药集群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一,纳米技术产业规模达800多亿元,集成电路产值占全市近70%。

在加强产业链生态协同发展方面,苏州工业园区推动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结对,如成立新能源及绿色产业质量创新联合体,聚集专家资源库,为产业链提供质量诊断、标准研究与制定等服务,推动质量优势从龙头向全链延伸;同时,支持跨领域协同创新,如智慧能源研究中心联合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入驻超10个科研团队攻关新能源技术,形成智慧电网示范项目,建设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推动50多个走出去项目与海外技术、返程投资联动。

如今,作为园区综合性咨询研究机构,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发展研究院以战略智库、资源枢纽、创新实验室三重角色,驱动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融合,推动苏州工业园区经验向全国复制,形成了包括江苏南北共建示范区标杆(苏宿工业园区)、西南绿色低碳经济枢纽(苏贵产业园)、“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桥头堡(霍尔果斯自贸区)等标志性成果,构建了南北协同、低碳转型、跨境联动的区域合作范式。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