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规矩、明边界,强监管、促创新(记者手记)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金歆2025-04-10 09:44

几起案例提醒我们,在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法治领域的新问题不容忽视。“推动人工智能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既是技术发展内在要求,更是维护群众利益的必然选择。

破解人工智能时代的法治难题,需要构建具有前瞻性的治理体系。如今,我国已迈出关键步伐,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的颁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等规范的出台,共同为人工智能划定了诸多底线,既“立规矩、明边界”,又“强监管、促创新”。同时,司法机关在应对诸多新问题时,积极主动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疑难纠纷,为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与人工智能发展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相比,一些司法案例也暴露出相关规范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执法司法机关的一些举措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如缺少人工智能安全监管的专门法律,在一些如人工智能产品侵权主体认定、数据权益保护等问题上还存在立法空白;一些现有规则在司法、执法实践的认定中缺少统一标准等。

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治理法治化,就要总结人工智能治理经验,汇聚各方面力量和智慧不断完善人工智能立法,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朝着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方向发展。有关部门应该更加关注科技前沿信息,努力做到“既懂法律,又懂行业”,还可以探索结合科技行业特点,组织熟悉行业、技术情况和具有特定领域法律知识的人员,做好专业化调解组织建设,提升仲裁等平台专业性等。

面对奔涌而来的人工智能浪潮,应以法治为锚,让技术发展不偏离造福人民的航道。既用法律为技术套上“缰绳”,又为创新预留“试验田”,在发展和安全的统一中,绘就人工智能时代的法治新图景。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