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房企在债务重组及企业重整方面不断传来新消息。在业内人士看来,房企化债取得新进展是相关方积极努力的结果,鉴于2025年仍是房企债务集中到期的时间点,预计房企化债工作在2025年将会进一步提速。
最新消息指出,碧桂园计划对旗下境内债务进行重组,调整兑付方案是为制定削债方案争取时间。4月7日,碧桂园旗下至少8只境内债券调整兑付方案的议案已获债权人通过,涉及H16碧园5、H19碧地3、H20碧地3、H20碧地4、H1碧地01、H1碧地02、H1碧地03、H1碧地04等,本金额为124.17亿元。
碧桂园此次计划调整方案的债券合计9只,本金额约135.17亿元。其中,H16碧园5和H1碧地01均需要于今年3月兑付10%的本金,新的方案中分期款项展期至9月支付;其余债券则是给予相关债券本息兑付连续60个交易日的宽限期。
最新公告也披露,碧桂园1—3月累计权益合同销售金额为77.7亿元,合同销售表现有所好转。4月7日,碧桂园集团召开月度管理会议,其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分析称:“政策整体持续稳定向好的态势,各地也出台了很多支持性政策,政府收购存量土地和存量房、白名单等政策都在持续推进。政策环境利好之下,各个区域要与政府做好沟通,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争取支持,全力做好保交房工作。”
杨惠妍表示,当前保交房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各区域要进一步采取极限措施,推行分类管理和额度控制,并建立多样化的动态机制,强化计划运营管理体系,严格执行销售管控,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目前,债务重组是出险房企的主流选择。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2月底,有59家出险房企在债务重组或破产重整方面披露了进展,其中已有14家完成了全部或部分的债务重组。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房企的债务重组以展期为主,以时间换空间,虽有部分房企提供债转股重组方案,但整体占比不高。在新一轮债务重组中,多数房企的化债策略则从原来的展期为主转向全面削债,主要通过折价赎回债券和强制转股等方式实现。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折价回购、债转股等方式能够从源头减少债务,有助于企业真正走出债务危机,可以为房企争取恢复流动性的时间,以换取未来企业价值回升以及偿还债务的空间。
从债务到期情况来看,克而瑞数据显示,2024年房企债券到期规模4828亿元,而发行规模仅有2158亿元。2025年债务到期规模甚至要高于2024年,达5257亿元。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一线城市楼市已经趋稳,三四线城市跌幅在明显收窄,市场底部越来越清晰,这时候对于债务人来说,选择与企业共渡难关、等待市场和企业价值的修复,或许是最优的选择。
校对:刘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