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重庆翼动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历时4年成功研制出国内最小和最安静的工业级超微型无人机“黑刺”。纷至沓来的意向性订单不仅见证了“黑刺”的市场潜力,更悄然改写了全球微型无人机行业格局。
一架仅重50克、巴掌大小的无人机从手中腾空而起,即便隔着三面砖墙仍能稳定传输信号,5米内的噪音与苍蝇飞行时扇动翅膀的声音差不多,能穿越直径20厘米孔洞执行任务……这并非虚构的未来图景。这是重庆翼动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历时4年成功研制出的国内最小和最安静的工业级超微型无人机“黑刺”。
这款无人机以手抛起降的便捷性、50克的极致轻盈以及在5米距离内低于50分贝的超低噪音水平,刷新了行业认知。目前它已经实现量产,产能规模达到每年5000台,其价格只有国际同类产品的二十五分之一,性能则毫不逊色。
今年1月,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览会上,纷至沓来的意向性订单不仅见证了“黑刺”的市场潜力,更悄然改写了全球微型无人机行业格局。
“小、智、廉、静”的科技“精灵”
通体黑色,长度和螺旋桨半径都不足20厘米,拿在手里轻飘飘……
“太小了,不像无人机,更像单旋翼直升机的迷你版玩具模型。”记者初见“黑刺”无人机时,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翼动科技董事长乐放说:“确实,很多人初次见到‘黑刺’时,都难以相信它的真实身份。但事实上,这是公司40余位工程师耗费4年心血精心打造的工业级无人机。”
说话间,乐放将“黑刺”拿在手上,操纵控制器,无人机随即腾空而起,轻盈而优雅。随着指令的输入,无人机时而稳稳地悬停在半空中,时而从展厅狭小的缝隙中穿梭而过,每一次移动都恰到好处。与此同时,控制器屏幕上也呈现出高清、实时影像。
“‘黑刺’无人机是一款具有‘小、智、廉、静’四大特点的科技‘精灵’。”乐放进一步解释,“小”不仅体现在只有50克重和机身仅一个手掌大小的外观,更在于它能轻松适应各种狭小空间作业,是目前全球唯一能穿越直径20厘米孔洞的无人机。“智”则源自内部510个零部件的协同作业,共同构筑了一个集卫星导航、主动避障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飞行系统,搭载最远可达3公里的数据链,遥控信号强度可穿透3面砖墙,能超视距测控和抗干扰传输。
此外,国际上某同类产品的成套售价在100万元左右,而“黑刺”的成套售价只有4万元左右。其5米内的噪音测定值不到50分贝的静音特性,使其更加适用于城市环境监测、地下管廊巡检、搜救侦察、影视拍摄等多种场景。
“黑刺”的成功研制与量产,标志着我国在微型无人机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超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路径。
在鸡蛋壳里建“太空站”
谈及“黑刺”的研制难度时,乐放用“在鸡蛋壳里建‘太空站’”来形容。他说,将卫星导航、主动避障、超视距通信等系统的510个零件集成于巴掌大小的机身,还要兼顾静谧性、轻盈性,难度不言而喻。更何况,当时国内在超微型无人机领域尚属空白,团队只能“摸石头过河”,一点一点地试错。
乐放坦言,2020年,“黑刺”无人机研制项目启动之初,团队就出现了两种声音。有人认为市场主流已经选择了多旋翼无人机,没有必要另起炉灶;还有人提出“在只有100元费用的情况下,把80元都投到一个项目上”风险过大。
面对不同的声音,乐放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并多次与团队“头脑风暴”,最终决定“背水一战”。
统一思想确定机型后,团队需要解决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如何实现从“0”到“1”的突破。乐放说,无人机研制需要软件、算法、硬件、数据链四者齐头并进。其中,要实现轻量化、低噪音,机身材质和螺旋桨形状的选择设计尤为重要。
“为迈出第一步,团队从一款重200克、噪声测定值70分贝左右的原型机起步,不断进行减重、降噪尝试,150克、100克、80克,直至最终的50克,噪声也逐步降至60分贝、55分贝,直至50分贝以下。”乐放表示,单是机身材料就实验了上百种、桨形改了20多版,并历经137次方案迭代、219次失控撞击,最终解决了微型动力系统热失控的世界性难题。
“510个零件,超过70%由公司自主研发,突破15项技术难关,获得10项专利。”乐放说。
“黑刺”的成功研制也离不开重庆渝北区、两江新区政府部门及20多家企业的支持。乐放举例道,“黑刺”搭载的光学镜头尺寸与手机镜头相差无几,这一成果的取得还得益于政府的牵线搭桥,使得团队迅速与智能终端设备的光学模组供应商建立合作,从而加速了研发进程。
打造微型无人装备领域的“独角兽”
“2013年公司刚创立时,全国只有20多家无人机企业,大疆当时也仅推出了几款初代型产品。”乐放回忆,2014年,公司推出了一种四旋翼工业级无人机。当时,应用场景刚刚被打开,产品根本不愁销路,只用两年就实现盈利。
此后几年,竞争对手蜂拥而至。“最高峰时,全国起码有上万家无人机企业。”乐放说,尽管竞争对手多,但公司凭借几款“拳头”产品仍能维持既有的订单和利润,再后来,由于特殊原因,下游的订单量大幅取消,上游的配件供应时断时续,业务几乎停摆。
此时,让公司立足自身优势找准细分市场,实现错位竞争,似乎成了唯一出路。经过一番走访、调研,乐放有了欣喜的收获:一些用户需要体积和噪音更小的无人机来开展巡防和无感执法,而当时市面上类似产品太少。
瞄准这一市场需求,翼动科技开始专攻微型无人机。2024年下半年,“黑刺”国内外的销售额超过1100万元,今年的订单金额已经超过2000万元。而乐放仍保持着强烈的紧迫感。
“始终会有竞争,你必须跑得更快。”乐放告诉记者,一方面,公司已把“黑刺”2代的研发提上日程。相比1代,该款产品将实现性能上的提升,比如双光感知,让无人机能在白天、夜晚以及没有光源的空间执行任务。另一方面,公司将致力于打造重量在100克以内微型无人智能装备领域的“独角兽”,并成为该领域的“链主”企业,力争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无人装备配套企业。
乐放透露,“黑刺”2代将与本地企业进行协同研发,实现供应链本土化。其中,公司正与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2代机的电池。同时,他也期待政府部门能开放更多无人机应用场景,为无人智能装备的发展铺设更宽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