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之争仍然胶着
来源:证券日报作者:冯雨瑶2025-04-08 08:10

在动力电池领域,如今,国内磷酸铁锂电池市占率已突破80%大关,而三元锂电池仍坚守部分中高端市场。

4月7日,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官微发布《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月度数据库》显示,在中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配套装机大幅增长的带动下,今年1月份至2月份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份额首次超过三元动力电池,占比49.9%。另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2月份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4.9GWh,同比增长94.1%。其中,三元锂电池装车量为6.4GWh,占总装车量18.5%,同比下降7.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为28.4GWh,占总装车量81.5%,同比增长158%。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技术路线的选择直接影响整车性能和市场竞争格局。过去十年来,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种技术路线经历了长时间的市场博弈。而面对持续升级的市场需求,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竞争或将持续胶着。

总体来看,技术路线的最终走向仍取决于材料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就能量密度、快充技术等关键指标的突破,可能重构市场竞争格局。当前,高压密磷酸铁锂作为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利器,成为引领磷酸铁锂持续抢占市场高地的关键力量,并有望构建企业竞争护城河,进一步推动行业洗牌。

磷酸铁锂占领竞争高地

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各有优劣。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和低火灾风险等优势,但其能量密度较低。2021年以前,凭借着高能量密度、长续航等优势,三元锂电池在国内的市占率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但随着创新技术的迭代,这一局面很快扭转,磷酸铁锂在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愈发凸显。不少国内外车企转向选择磷酸铁锂电池装车,一些锂电巨头也开始加大磷酸铁锂电池工厂的投建,磷酸铁锂迅速实现反超。

进入2025年,磷酸铁锂还在持续占领新的竞争高地。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主流磷酸铁锂厂商订单集中“爆发”,产业涨价氛围浓厚,大单主要集中在新一代高压密磷酸铁锂这类高端产品。

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业分析师蒋加晖介绍,磷酸铁锂行业目前以磷酸铁法二烧或草酸亚铁法生产高压密铁锂为主,高压密铁锂可在相同体积下增加活性物质含量,从而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提升电池续航能力,降低综合成本。

一家锂电正极材料厂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了磷酸铁锂有涨价倾向这一情况。她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头部厂商有涨价倾向。部分大厂有对不同磷酸铁锂材料实施涨价的意向,但每次订单执行的价格不同,具体涨多少还不太清楚。”

磷酸铁锂的涨价其实早有迹象。今年1月中旬,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裕能”)回应公司产品涨价情况称:“公司一直在积极地与客户进行协商,目前已有部分客户确定涨价。”

珠海黑崎资本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对记者说:“市场需求持续放量,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推动了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不断攀升,进而带动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销量增长。此外,产品迭代加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朝着高压实密度方向快速迭代,是推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当前,高压密磷酸铁锂通常指粉末压实密度2.6g/cm3以上的磷酸铁锂材料,即四代磷酸铁锂。其凭借更高的压实密度和性能优势,较普通产品溢价能力更强,部分企业已实现量产供货。

上述工作人员提到,之前磷酸铁锂以二代产品为主,现在已经过渡到三代产品,甚至一些头部企业已经在出货四代产品,议价能力更强。

“四代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能够满足市场对高能量、快充等性能需求,需求旺盛,供应偏紧张,头部企业有望通过技术壁垒进一步巩固优势。”位于广东的一家锂电厂商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公司的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持续迭代升级,动力型高压密新产品已批量出货,超高压密新产品验证进展顺利。”

关键变量改变竞争格局

在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每一次材料技术的重大突破都会引发市场格局的深度重构。高压密磷酸铁锂不仅是涨价背后的主要推手,也是产业新技术竞逐的高地。

2023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的发布,直接将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峰。随后推出的神行PLUS,通过纳米级精准排布让正极材料密度达到了高压实密度标准,一举攻克了续航、快充、安全三大行业痛点。高压密磷酸铁锂迅速成为改变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甚至开始撼动三元电池的高端市场。

“从当下势头来看,行业龙头们显然已经蓄势待发,准备开启一场激烈的军备竞赛。”真锂研究(北京华清正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墨柯对记者说。

电池企业正不断推出新的电池技术,打开高压密磷酸铁锂的市场空间。例如,宁德时代将神行电池系列视为2025年的市场推广重心,目标是占据其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的半壁江山。

锂电池材料企业也在积极推陈出新。湖南裕能曾表示:“公司高压密铁锂新产品YN-9系列主要面向动力电池应用场景,通过改进粒径级配技术,不仅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压实密度,也保证了材料的容量发挥和倍率性能。”

国金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预计2025年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行业需求、供给分别为73万吨、78万吨,供需整体偏紧。

高压密磷酸铁锂需求井喷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双轮驱动。尤其在储能领域,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56GWh,同比大增了61.5%。再叠加市场对快充电池和大容量电芯的迫切追求,使得高压密磷酸铁锂技术成为重要趋势。

与需求侧的火热相对的是,供给侧的状况略显局促。因技术门槛较高,在头部企业中,仅有少数能够掌握高压密磷酸铁锂这一关键技术。中小企业在攻克技术壁垒等方面仍存不少挑战。

高压密磷酸铁锂技术的突破不仅带来了产品性能的提升,更引发了动力电池市场供需结构与价格体系的全面重构。2024年至2025年间,这一变革已清晰体现在产业链各个环节——从原材料溢价到产能分配,从企业盈利到市场份额,高压密产品正成为决定行业竞争胜负的关键。技术分层直接导致了市场分化,能够量产高压密磷酸铁锂的企业迎来盈利,而停留在低端产品的企业则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蒋加晖认为,这一趋势将加速行业出清,一方面,头部厂商通过技术优势及大规模订单提升市占率,而缺乏技术的中低端厂商或被迫退出。同时,产业的盈利模式也将发生转变,市场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溢价,未来具备技术储备与一体化能力的厂商将主导市场。

不过,墨柯表示,看似未来风光无限的赛道,实则也是暗藏危机。“高压密磷酸铁锂虽较普通磷酸铁锂能量密度有所提升,但与三元材料等相比,其提升空间相对有限,限制了在高能量密度需求场景的应用。”

两大技术之争加速演进

高压密磷酸铁锂技术的崛起绝非终点,而是动力电池产业新一轮技术竞赛的起点。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两种主流技术路线,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市场博弈仍在持续。最开始,三元锂电池始终保持市场领先优势,但好景不长,随着刀片电池、CTP封装技术等创新涌现,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2020年,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刀片电池,将传统磷酸铁锂电池包的体积利用率提升50%以上,能量密度得以大幅提升。同时,在多项技术的突破下,磷酸铁锂电池续航能力提升到与三元锂电池不相上下的地步。

墨柯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对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需求的持续增长,能量密度优化已成为行业焦点所在。也因此,业内普遍视高压密磷酸铁锂技术为新的竞争点。”

对比三元锂电池目前的情况,尽管磷酸铁锂电池一路高歌猛进,但结合市场及应用场景的表现,三元锂电池并非无反击机会。当前,日韩电池厂商仍看好三元锂电池,三元锂电池也仍是国内不少高端电动车的首选。例如,问界M9新车型配备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

此外,全固态电池被业界公认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终极形态”,采用的正是高镍三元材料为正极。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测:“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开始的时间在2027年至2028年,到2030年可以完全实现量产。”这一技术突破或再次改变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竞争格局。

更为关键的是,具身智能机器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两大万亿元级市场的快速扩容,为三元锂电池提供了巨大的增量空间。从所配备的电池看,这两大领域的要求更为严苛:既要轻量化,又要有足够的续航,还要保障安全性。而三元锂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和长续航能力,已成为这两个领域的首选动力源。新兴应用对价格敏感度较低,但对性能要求极高,有望为三元锂电池开启“第二春”。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预计,如果每台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均配备2kWh电池容量,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用锂电池出货量将达2.2GWh,到2030年需求将超100GWh。

可以看到,新兴应用场景的扩围,也让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之争进入新阶段。未来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单一性能指标的比拼,而是扩展到材料创新、工艺优化等多维度的综合较量。

站在2025年这一时间节点展望未来,材料创新、工艺升级与应用拓展将继续推动动力电池技术边界不断向外扩展,进而引发更深刻的产业生态变革。

正如墨柯所言,磷酸铁锂从被市场边缘化到逆袭,再到持续突破,说明没有永恒不变的技术优势,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足。“未来,这场竞逐正是一场重要的技术较量,其最终结果,会深刻影响新能源产业的未来走向。”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