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进口商品反制 农牧业短期景气度或提升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王乔琪2025-04-07 07:45

据新华社消息,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这些反制措施中,与养殖行业相关的主要是饲料原料(大豆、玉米等)、猪肉等农产品。业内人士表示,短期来看,一系列政策将直接推高相关农产品的进口成本,国内种植与养殖产业链景气度有望提高;长期来看,我国对美国的农产品加征关税,对内可以催生替代效应,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相关产品播种面积,起到固本作用。

种植链:

大豆等农产品进口短期或量减价增

资料显示,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业方面的商品主要有大豆、玉米、小麦、棉花、猪肉、牛肉、乳制品、水产品等。以大豆为例,2017年我国从美国进口3285万吨,占我国总进口量的34%。

大豆是中国食用油的主要原料,也是养殖业的重要饲料来源。自2018年以来,我国就在持续减少对美国大豆等产品的进口依赖程度。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约为2200万吨,占我国大豆进口的份额已降至21%左右。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近年来,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加上菜籽粕、葵花籽粕等杂粕供应增加,豆粕消费增幅放缓,我国大豆进口量维持在1亿吨左右。以此测算,进口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地的大豆可满足我国需求,加上我国大豆产量连续三年维持在2000万吨以上,储备能力稳步增强,可应对不进口美国大豆带来的冲击。

玉米方面,2024年,我国玉米进口量为1364万吨。其中,巴西已取代美国成为我国玉米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乌克兰紧随其后,而我国从美国进口玉米量为207万吨,占比约15%。

国内某饲料企业负责人介绍,此次关税的加征,使美国大豆、玉米等进口完税成本显著高于巴西,这将迫使企业转向南美采购,但由于巴西等国的供应弹性有限,短期内可能推高大豆、豆粕等价格。长期而言,我国向美国大豆、玉米等加征关税,对内可以催生替代效应,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相关产品播种面积,也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粮食产业安全。

苏垦农发主要从事稻麦等作物原粮(含商品粮和种子原粮)的种植,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对原产美国的农产品加征关税,短期来看,可能进一步优化国内农产品市场的供需格局,提升国产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和市场空间。公司作为国内规模化全产业链的农业企业,政策环境或为公司扩大市场份额、优化产品结构提供有利契机。

养殖链:

生猪、肉鸡业短期或迎景气度修复

从养殖产业看,国内肉类供应以自产为主,但进口量减少叠加饲料原料价格短期上涨导致养殖成本抬升,短期内可能会对生猪市场产生一定提振。

博亚和讯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进口美国猪肉总量为41.6万吨(含冷鲜冻猪肉7.3万吨、猪副产品33.5万吨),占中国猪肉进口总量的18%。

“受关税影响,美国猪肉进口成本将显著增加,并在国内失去价格优势。国内猪肉市场,因受饲料价格上涨等影响,价格也会有一定的浮动,但国内会通过投放储备肉等措施缓解我国的猪肉供应压力,价格整体涨幅有限。”国内某养殖企业负责人表示。

据媒体报道,美国最大猪肉加工商史密斯菲尔德首席执行官谢恩·史密斯日前表示,关税令出售猪的部分产品变得更加复杂。公司不向中国出口大量肉类,而是运送内脏产品,即使关税提高,中国仍将是最佳的市场。

圣农发展是国内最大的白羽鸡生产商,2024年公司肉鸡出栏量约7亿羽。公司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中国对美鸡肉产品加征关税,对行业以及公司有一定正面影响。

益生股份表示,公司以高代次畜禽“种源”供应为核心竞争力,专注于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主要向社会推广种鸡、种猪及商品肉雏鸡,我国对美鸡肉加征关税,对公司影响较小。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