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科技发布CPO超算光引擎 多技术路线并进构建护城河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刘茜2025-04-02 19:04

通信速率是AI算力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将光模块与交换芯片进行共封装,能大大降低成本和功耗,包括台积电、英特尔、Marvell、博通等主流芯片厂商均有相关布局。在4月2日举行的2025年美国OFC光纤通信展上,CPO(光电共封装)技术及其解决方案成为市场关注热点之一。

此次OFC光纤通信展上,华工科技(000988)核心子公司华工正源发布了全球首款适配下一代AI训练集群的3.2Tb/s液冷共封装(CPO)超算光引擎,以及1.6T DSP/LPO、800G ZR/ZR等多款行业首发新品。

华工正源董事长胡长飞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两年全球光模块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速率升级、功耗优化与数量扩张是核心驱动力。公司将持续加码研发,为AI基础设施提供更高效率的连接解决方案。

华工科技生产线.jpg

(图为华工正源光模块生产线)

CPO技术突破与商业化挑战

华工正源此次发布的CPO超算光引擎采用硅光集成与Chiplet架构,单片集成32通道,能效低至5pJ/bit,较传统可插拔模块功耗降低近70%。通过液冷散热方案,其实测集群电源使用效率(PUE)从1.25W降至1.12W,单机架算力密度提升40%,解决了AI训练集群中光模块功耗占比过高的问题。

这一技术突破直接回应了OIF的测算数据——2025年单节点AI训练带宽需求将达81.92Tb/s,传统方案需堆叠128个800G模块,而CPO通过光电高度集成大幅优化了系统成本和能耗。

然而,CPO技术的商业化仍面临多重挑战。胡长飞坦言,CPO的发展仍需要克服技术复杂度、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和产业链协同难度等问题。

技术层面,CPO需实现光电芯片的精密耦合与热管理一致性,这对封装工艺提出极高要求。胡长飞以LPO的研发经验举例:“LPO去掉了传统光模块中的DSP芯片,对线性光学设计和制造良率都是巨大挑战。而CPO的技术复杂度更高,需要解决硅光集成、液冷散热和批量制造的一致性问题。”市场需求方面,目前主流客户仍以可插拔光模块为主。产业链协同则涉及光引擎、光柔性板、外置激光器等配套组件的协同升级,生态壁垒尚未完全打破。

为应对这些挑战,华工正源确立了“技术攻坚+场景落地”的双轨策略。技术端,其依托自研硅光技术和先进封装工艺,将CPO通道密度提升至传统模块的4—8倍,为向6.4T演进预留架构空间,成为首个实现“超高速率+超低功耗+长距离传输”的商用级方案。同时与某头部车企合作,在智驾计算中心成功验证了CPO支撑2000TOPS算力的能力。

市场端,公司通过加快加入OIF标准制定、与英伟达等客户建立联合实验室,加速技术场景化。胡长飞透露,CPO作为下一代技术方向,新技术渗透率逐步提升,预计将在3.2T以上速率场景中逐步替代传统方案。

多技术路线并进构建护城河

从此次在OFC发布的新品矩阵可以看出,华工正源正围绕“速率提升、功耗降低、成本优化”三大核心,布局四大研发方向:可插拔模块迭代、线性光学(LPO/LRO)商业化、CPO技术生态构建、液冷与铜连接拓展。胡长飞表示,公司在光模块领域的自主研发及市场布局已进入关键阶段,尤其在AI算力基础设施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华工正源通过多技术路线并进,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在可插拔模块领域,此次华工正源推出行业首款1.6T-DR8系列产品,覆盖TFLN MZM技术、无隔离器设计、3nm DSP等多个创新方向。其中,采用量子点激光器的1.6T-DR8模块可实现低功耗与高性价比的平衡,而为3.2T解决方案定制的400G光引擎则通过新材料新工艺将综合带宽提升至100GHz,为下一代产品奠定基础。胡长飞认为,当前,AI算力需求驱动光模块技术迭代周期缩短至一年多次,可插拔模块到3.2T仍是主流选择,1.6T光模块将在今年下半年逐步放量,3.2T及以上速率产品则需等待产业链协同成熟。

LPO技术的优点在于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兼容性,使得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也能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此次华工正源发布的1.6T OSFP LPO模块功耗低于10W,兼具TP2/TP4性能。

针对市场关注的LPO商业化进展,胡长飞指出,华工正源已在国外市场获得批量订单,国内客户的小规模订单也在推进中。他强调,LPO的挑战不仅在于技术成熟度,更需解决用户场景适配和批量生产工艺难题。目前,公司在光学设计、算法校准及产线工艺上已形成完整解决方案,预计下半年进入量产阶段,公司在LPO领域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此外,公司正在拓展液冷散热系统和有源铜缆(AEC)等技术。此次OFC光纤通信展上,华工正源携海外新品牌Genuine Optics亮相,并全球首家动态Demo 1.6T AEC铜缆模块解决方案。胡长飞表示,在数据中心的短距离互联场景中,AEC凭借其成本优势和信号稳定性,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连接方案。对于长距离和高带宽需求的场景,光模块仍然不可或缺。公司已布局铜缆产品,但其市场占比有限,不影响光模块的主导地位。

面对光模块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胡长飞表示,华工正源选择以“技术领先性”和“量产速度”构筑壁垒,想要保持高毛利和市场占有率,必须做到技术指标领先,量产速度比对手快、质量表现最优。未来公司将通过加速产能扩张、深化产业链合作、强化客户服务等多举措,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责任编辑: 康殷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