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突然大跳水!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陈铭2025-04-01 15:08

小米集团股价,突然大幅跳水!

今日午后,小米集团港股突然跳水,盘中跌幅一度超过6%。截至券商中国记者发稿,公司股价跌幅仍超过5%,成交额超过200亿港元。当天午间,小米公布了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细节。小米表示,公司将继续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并严格遵循调查结果,确保事件处理公开透明。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集团股价的大跌,还一度拖累港股市场,恒生科技指数午后也大幅跳水,涨幅一度从1.8%收窄至0.07%。

小米公布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细节

4月1日午间,“小米公司发言人”官方微博发文称,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公司对此深感痛惜。

小米公司表示,据初步了解,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碰撞发生后,公司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了解非车主本人驾驶。同时,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此后,警方随即抵达现场,全面介入调查事故。同时,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于30日赶赴铜陵,在警方的指导下,积极配合调查、取证等各项工作,并于3月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公司所掌握的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

小米公司称,公司将继续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并严格遵循调查结果,确保事件处理公开透明。同时,公司的专项组也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与事故受难者家属取得联系,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与帮助。

小米公司将目前所知并提交给警方的信息,摘要公布如下:

3月29日 22:27:17 NOA激活,车速116km/h

3月29日 22:28:17 轻度分心报警

3月29日 22:36:48 NOA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

3月29日 22:44:24 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

3月29日 22:44:25 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

3月29日 22:44:26 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8%

3月29日 22:44:26-28之间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3月29日 22:44:28 车端Ecall触发

3月29日 22:44:39 车端Ecall接通,确认事故发生,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3月29日 22:45:06 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驾驶

3月29日 22:47:15 调配120成功

3月29日 约23时许 120抵达现场

港股科技股涨幅大幅收窄

4月1日午后,小米集团港股大幅跳水,盘中跌幅一度超过6%。整个港股市场也似乎受到了拖累,恒生科技指数从大涨1.8%一度跳水至微涨0.07%。截至券商中国记者发稿,小米集团跌超5%,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16%,中芯国际跌近5%,华虹半导体跌超3%。

当天稍早之前,小米汽车官宣称,小米SU7汽车3月交付量超29000台。小米汽车表示:“目前产能提升进展顺利,我们有信心达成 350000 台全年交付目标,感谢大家的支持和信任。”

此前3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全年营收达到3659亿元,同比增长35.0%;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1.3%。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首次实现单季度营收破千亿,达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强劲增长。经调整净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69.4%。

小米汽车业务表现超预期。2024年全年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收入328亿元,2024年交付新车136854台,连续5个月单月交付超20000台。2025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0000台。小米SU7 Ultra 正式上市发布,开售3天大定订单超19000台,锁单订单超10000台。

值得关注的是,小米公布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的前一天,标普上调小米集团信用评级至BBB,并将评级展望调整为“稳定”。此次评级上调表明,小米集团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表现良好,具备更强的信用实力。此前,标普对小米的评级展望为“正面”,意味着未来有进一步上调的可能。而此次调整为“稳定”,显示出小米当前的信用状况较为稳定,短期内评级大幅变动的可能性降低。

近期,受个股配售、“对等关税”即将落地、美股下跌等因素扰动,恒生科技自今年3月19日至今已累计下跌超11%。中信证券认为,短期扰动不改港股全年反转行情。

中信证券指出,港股历史上的配售高峰通常发生在流动性充裕、估值相对较高时期。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足,且估值相对合理,若配售资金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在中长期或提供股价支撑。另外,“对等关税”对港股基本面的实质性冲击或有限,一方面港股对美营收敞口较低,另一方面根据彭博一致预期计算的港股2025年业绩预期在已落地的两轮关税下仍小幅上修。最后,恒指和恒科当前动态PE分别为10.3倍和17.5倍,相较本轮阶段性高点已回调5%和10%,且与美股的估值比仍处于历史低位,整体性价比依旧显著。此外,近期港股科技龙头的交易拥挤度也有所下降。

上述券商表示,短期情绪扰动下港股或进入盘整阶段,红利属性的电信、银行,低估值的必选消费以及流动性推升的生物科技有望继续跑赢。但从4月中旬起,若海外开始交易新一轮的美联储降息预期,且国内也开始抢跑月底的政治局会议,港股有望重拾上行趋势。

排版:汪云鹏

校对:苏焕文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